读书笔记——《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李红
作为一名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师,读完刘月霞老师的《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后,我深感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更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打开了一扇重新审视教学本质的窗口。书中关于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融合的理念,对我思考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未来方向带来了深刻启示。
一、从技能训练到思维培养的范式转变
传统中职计算机教育往往侧重于软件操作、编程语法等具体技能的传授,这种“操作手册式”的教学虽然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某些技能,却难以培养他们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本书强调的“深度学习”理念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教育应该超越表面知识的传递,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科学背后的逻辑思维、算法思想和创新原理。例如在教授Python编程时,不应止步于语法讲解,而应当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体会如何分解问题、抽象建模、算法设计,从而培养计算思维这一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有机融合
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鲜明的职业导向,本书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如何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我的理解是,计算机行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能力,更包括信息素养、数字思维、持续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书中强调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恰恰是未来职场中区分普通技工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关键。例如在网页设计课程中,除了教授HTML/CSS技术,更应当引导学生思考用户体验、设计原则、可访问性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设计思维和用户导向意识。
三、深度学习策略在中职课堂的实践路径
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如何将深度学习理念落地到中职计算机课堂。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路径:
1.问题导向的项目学习: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真实项目,如开发校园APP、设计智能家居系统等,让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中整合多学科知识;
2.思维外显化的教学策略: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展示算法设计过程,使用代码审查和调试过程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
3.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与企业合作创设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项目中体验从需求分析到产品上线的完整流程;
4.差异化深度学习任务:针对中职学生差异大的特点,设计分层挑战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深度探索。
四、教师角色与教学文化的重构
本书让我重新反思作为计算机教师的角色定位。我们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思维发展的促进者和职业成长的引导者。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教计算机技术”转向“用计算机育人”,创设允许试错、鼓励探索的教学文化,容忍项目失败的价值,重视过程而非仅看结果。
阅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让我深刻认识到,中职计算机教育的使命不是培养只会操作技术的“工匠”,而是培育具备数字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素养的数字公民。这条路充满挑战,需要我们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到评价体系进行系统变革。但正如书中所启示的,唯有走向深度学习,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智能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不仅是教育理念的升华,更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