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2025-09-21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岳甜甜 所在单位:江阴市徐霞客中学 执教时间:2024-09-24 执教地点:江阴市徐霞客中学 执教内容: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 参加对象:徐霞客中学初三6班全体学生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视频——新闻报道:开学近一个月,流感季提前带来。据专家解释,受新冠疫情影响,人群免疫力普遍降低,往年常见于冬春季的流感,今年提前到来。

问题:预防性消毒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你们都知道哪些预防性消毒剂吗?(酒精、84消毒液等)

环节一:医用酒精的消毒原理——基于微粒探究物质的成分

【问题1】酒精为什么可以消毒?

【实践活动1】抽取一张酒精消毒湿巾擦拭手部,观察并感受手部的变化。(提示:看一看、问一问、感受下温度)

问:你有什么感受呢?

过渡:以上都是我们的宏观感受,并不能帮助我们解释酒精的消毒原理,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走进微观世界吧!

【展示图片】1.实验室酒精图片和酒精放大1000万倍的微观图片——酒精是由酒精分子和构成的。

2.75%的医用酒精微观示意图——水也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3.病毒的结构图片——蛋白质外壳和内部基因链构成。

科普:酒精分子破坏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从而使病毒失去活性。

过渡:从微观的角度能够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很多的现象,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究从未停止脚步。

【基于微粒探究物质成分的历程】

牛顿——道尔顿——阿伏伽德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将构成物质的粒子放大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图片:扫面隧道显微镜下苯分子图片和利用“原子操作技术”移动硅原子构成文字的图片

【总结】物质是有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环节二:医用酒精的配制——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问题2】浓度越高的酒精消毒效果越好吗?

酒精浓度(体积分数)

应用范围

95%酒精

燃料

70%~75%酒精

杀菌消毒

40%~50%酒精

预防褥疮

25%~50%酒精

物理退热

查阅资料1






科普过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病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难以将病毒彻底杀死。

过渡:学校在配餐前后用75%的酒精擦拭餐桌,也是预防流感的措施之一。如果请你配制75%的酒精对餐桌进行消毒,你知道如何配制吗?

95%酒精

纯水

酒精消毒液

100cc

30cc

73%

200cc

50cc

76%

300cc

80cc

75%

500cc

125cc

76%

1000cc

250cc

76%

2000cc

500cc

75%

3000cc

800cc

76%

查阅资料2









问:如果选取5ml水,需要浓度为95%的酒精多少毫升?

【实践活动2

分组探究:已知5ml水和18.7ml浓度为95%的酒精混合后,所得酒精浓度约为75%

步骤:1.将量取好的5ml水倒入玻璃管中(为了便于观察,水中已经加入的红墨水);2.盖上瓶塞,上下颠倒,静置,读出读数。

【思考】静置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提出猜想:分子间有间隔

播放FLASH动画:酒精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酒精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结论分子间有间隔

过渡:分子间的间隔是固定不变的吗?

【实践活动3

分组实验

1. 步骤:将装有酒精的密封袋放在水槽中倒入热水,观察密封袋的变化情况

2. 步骤:用注射器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你有什么感受呢?

初步结论:1.温度升高,酒精分子间间隔增大,温度降低,酒精分子分子间间隔减小。2.气体的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

【展示动图】


【思考】你能从微观角度解释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吗?

环节三:医用酒精的使用——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问题3】为什么看不到酒精分子破坏病毒结构的过程?——分子很小

追问:质量小还是体积小?

【提供数据】1.一滴酒精中大约有5.16x1020个酒精分子。

2.一个酒精分子质量约7.64x10-23Kg

【结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问题4】酒精擦拭物品后闻到什么气味?为什么?

猜想:分子在不断运动

书本探究实验:

①向盛有约蒸馏水的试管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②取实验①后的溶液加入试管,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的颜色。







【思考】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浓氨水与酚酞溶液并没有接触,浓氨水是如何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

【改进实验】在进行实验,我们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因此我们可将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酚酞溶液,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乙条件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提示:酚酞溶液遇碱变红,氨水是碱;浓氨水易挥发,可挥发出氨分子;氨气极易溶于水)。请回答:

1)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2)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还有哪些优点?

总结归纳

1.分子之间有间隔;

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

环节四、分子基本特征的实际应用

【学以致用】请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家用酒精湿巾抽出一片后,一定要将开口处粘贴紧,这是为什么呢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阴凉处能晾干(水怎么会跑),晒在太阳下干得更快?

3.医院医疗急救时常常用到纯氧,6000L氧气为什么能在加压的情况下装入溶剂为40L的钢瓶中呢?

4.画一画:消失的足迹——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将冰糖块放入水中搅拌,冰糖块很快“消失”不见,但水却有了甜味。根据本节课所学,你能否画出冰糖消失后杯内物质构成成分的微观示意图?

【拓展思考】使用医用酒精时,喷洒和涂抹的方式,哪一种更合理呢?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