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_庞大的家族_
【教学内容】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的第一课,围绕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主要落实课标中“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 3 \* GB3 ③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这一内容要求。
二年级学生有过养蚂蚁的经历,他们对昆虫并不陌生,但是对昆虫的共同特征,他们的认知存在着模糊和不确定。因此本节课基于学生对昆虫的原有认知,借助一些常见昆虫标本及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建立起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的“家族”很庞大。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多种昆虫,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建立昆虫的概念。并会利用昆虫模型识别身边的虫子是不是昆虫。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
3.探究实践:观察、制作表达昆虫共同特征的模型,并在观察、交流中不断修正模型。
4.态度责任:乐于合作交流,能有意识地关注昆虫,对昆虫产生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建立昆虫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足的所在部位。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板贴
学生材料:昆虫模型制作材料、昆虫实物标本、图片、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聚焦昆虫的共同特征
1.出示利用AI制作的野外调查情境,聚焦问题:它们都是昆虫吗?
2.尝试识别,聚焦标准,昆虫有哪些共同特征。
二、初构模型,展示昆虫的共同特征
1.出示材料,思考制作昆虫模型的方法。
2.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3.小组建模:制作昆虫模型
4.展示交流,聚焦分歧:有没有一样的观点?有哪些不同观点?聚焦昆虫的身体有几节,几只足,长在哪等。
三、探究原型,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1.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昆虫的身体结构?
2.出示AI情境,确定任务:观察自己确定的昆虫实物标本。
3.小组观察并记录。
4.交流展示,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
5.修正模型,强化对昆虫共同特征的认识。
四、拓展提升
1.利用模型,识别哪些是昆虫。
2.出示情境,提出问题:甲虫是昆虫吗?并说说理由。
3.描述甲虫大家猜,拓展甲虫种类多样,昆虫种类多、分布广等信息。
4.课后作业: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并判断是否是昆虫,提出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板书设计】
庞大的“家族”
昆虫 共同特征
头 一对触角
胸 3对足,多数有1或2对翅膀
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