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宸+《形状改变了》教学设计 2025-09-22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钟宸 所在单位:江阴市峭岐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4-11-11 执教地点:江阴市峭岐实验小学 执教内容:《形状改变了》 参加对象:二年级教师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师

姓名

钟宸

8.形状改变了

学科

科学

班级

1

日期

11.17

听课

人数

6

教学

目标

1.通过想办法改变常见物体的形状,知道力会改变物体的形状。

2.通过探究力与橡皮筋长度变化的关系,亲历预测、实验、记录、交流的过程。

3.乐于与他人分享实验收获。

教学

过程

一、玩变脸游戏,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推和拉,知道了用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那我们今天这节课,能不能把推和拉的方法,或者其它用力的方法用在我们的脸上,让我们来玩一个变脸的游戏吧。

2.学生分小组开展变脸游戏,并指名学生上台汇报(边汇报边演示,其他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在汇报时这样描述:你用了什么方法?脸部发生了什么变化?

3.我们刚刚用了很多方法,使我们的脸怎样了?(板书:形状改变了)

如果我把手轻轻地放在脸上,脸变形了吗?(用力按))现在呢?说明这些方法都是给了脸什么?(一个力)

二、活动一:让物体改变形状

1.刚才我们是在脸上用力,脸的的形状就改变了。如果在其他物体上用力,它们的形状会改变吗?

2.(出示橡皮、海绵、铁丝、气球四种物品),让学生看一看,提出任务:你们有什么方法让这些物体形状改变?

3.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4.分组活动:每人先选择一种物品,想出多种方法让它形状改变。然后再尝试改变其他的物品的形状。

5.汇报交流让物体形状改变的方法,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他们用的方法。

6.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各种方法,比如推、拉、扭、压、弯等等,其实都是给了物体什么?(一个力)给了物体一个力,就改变了它原来的形状。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发现这几种物品哪一些比较容易变形?(有的需要较大的力就变形了,有的只要较小的力就变形了)

三、活动二:探究力与橡皮筋长度变化的关系。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用各种方法,比如推、拉、挤、压、弯、扭等方法让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老师这里还有个材料(出示橡皮筋),我们有办法让皮筋的形状改变吗?

2.指名让两个学生拉一拉皮筋。提问:你们看,同样的皮筋,为什么这个小朋友拉得长?另一个小朋友拉得短呢?(用力大小不同)

看来用力的大小与橡皮筋长度的变化是有关系的。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3.怎样改变用力的大小呢?我们能想个办法直接看到用力的大小吗?(出示三个钩码)介绍钩码上有小钩,可以挂起来。三个钩码都一样重,每一个钩码就像一个小石子那么重。想一想 ,根据老师出示的材料,可以怎么做?

4.出示实验器材(底座、皮筋、钩码),根据学生的发言,讲解实验的方法。皮筋伸到哪里,我们怎样记录呢?教师边说边演示记录实验的方法。

5.指名说一说怎样做记录?(实验之前,我们先猜一猜皮筋会伸长到哪里,然后用绿色笔划线,并分别写上“1”、“2”、“3”。再挂钩码做一做,观察皮筋伸长到哪里,用红色笔做划线,并分别写上“1”、“2”、“3”。)

6.各小组预测并划线,用数字标记。教师巡视指导。预测并记录好的小组,老师发放钩码,进行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完成后将记录单贴在黑板上。

7.汇报实验现象和发现。你们发现了什么?

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钩码挂得多,向下的拉力大,皮筋长;钩码挂得少,向下的拉力小,皮筋短)

四、了解生活中通过对物体用力改变形状的例子。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生活中有没有对物体用力来改变形状的例子呢?(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

2.出示教材第27页的图片的左半边(传统手工艺),让学生看一看,图上的人在干什么?(揉面团、造铁器、制玻璃器皿)你看到它们的形状发生改变了吗?(补充打铁、吹玻璃视频)它们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改变?(给了它一个力)

3.再出示教材第27页的图片的右半边。介绍这是现代方法,对比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

4.小结并引发思考:科技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教学

反思

1. 活动的始终都要紧扣不论用怎样的方法,都是给了物体一个力,力让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有的物体只需要较小的力就能变形;而有的物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变形。

2.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非常广泛。并通过对比意识到,科技的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 阅读(3)
上一篇: 钟宸+《玩玻璃纸》教学设计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