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从儿童的兴趣到思维:运用探究循环规划幼儿园课程》 2025-09-22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阅读人:江阴市澄江中心幼儿园  汤徐燕

阅读书目:《从儿童的兴趣到思维:运用探究循环规划幼儿园课程》

 

作者:()简·廷格尔·布罗德里克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5-01

主要观点

一:兴趣是思维的起点,而非终点

书中深刻指出,儿童的兴趣不应仅仅被视为教学主题的切入点,而应当作思维发展的催化剂。兴趣是儿童内在好奇心的外在表现,每个兴趣点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思维活动和认知需求。

二:探究循环是动态的教育过程

该书提出的探究循环包含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观察-解读-回应-反思。这个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持续循环、不断深化的教育实践模式。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专业判断和创造性思考。

三:教师是儿童研究的合作者

书中重新定义了教师的角色——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儿童研究的合作者、环境的准备者和思维的激发者。教师需要具备"研究型视角",能够通过专业观察解读儿童行为背后的思维过程。

四: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该书强调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重要性。精心设计的环境能够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支持他们的深度学习。环境不应该只是背景,而应该成为促进思维发展的积极因素。

五:记录与反思是专业成长的关键

书中详细阐述了记录儿童学习过程的重要性。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读儿童,也能让学习过程变得可见,为后续的课程规划提供依据。

我的感悟

翻开《从儿童的兴趣到思维》的封面,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儿童世界的窗。这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探究循环理论,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视角的转换——从成人主导的课程设计转向真正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实践。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那些曾经被忽略的儿童瞬间突然变得清晰而珍贵。

书中强调的探究循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观察儿童的游戏和互动、解读他们的兴趣和思维、规划回应性的环境、实施促进发展的活动,然后再次观察,形成一个持续的教育螺旋。这一理论框架让我意识到,过去我们虽然口头上承认以儿童为中心,但实际上仍然习惯于用成人的思维预设课程,将儿童的兴趣简单化为教学主题的装饰品,而非课程的起点。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论,而不仅仅是理论阐述。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儿童的兴趣不是课程的点缀,而是思维的入口。当我们认真对待并深入探索这些兴趣时,就能够引导儿童发展出更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真正的幼儿教育不是简单地追随儿童的兴趣,而是通过专业的教育实践,将这些兴趣深化为持续的探究和思维发展。

合上书页,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种课程规划方法的改变,更是一场关于儿童主体性的教育觉醒。在实际运用中,我发现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研究的姿态,愿意与儿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成长。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爱和耐心,更需要一种专业的能力——能够看见儿童行为背后的思维,能够将瞬间的兴趣转化为持续的学习旅程。这条路还很长,但这本书为我指明了方向——尊重儿童作为有能力的思考者,与他们共同建构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教育的真谛或许就在于此——不是单向的传授,而是双向的成长。或许这就是幼儿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