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屈佳芬名师工作室2024年研修总结
2025-09-22
网站类目:制度规划
江阴市屈佳芬名师工作室2024年研修总结
本学年,江阴市屈佳芬名师工作室始终锚定“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核心方向,遵循“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宗旨,以“促进数学学科能力发展的数学深度课堂”为行动方针,依托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聚焦课堂教学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稳步推进团队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区域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现将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锚定方向,搭建成长框架
工作室以深度教学理念为灵魂,将“发展学生数学学科能力”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核心目标。在年度规划之初,便明确以教育科研为抓手,围绕“如何让数学课堂从‘知识传授’走向‘深度探究’”这一核心问题,构建“理论学习—课堂实践—问题研讨—成果提炼”的闭环工作模式。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教学研讨、参与教师覆盖工作室核心成员,形成了“人人参与、主动探究、协同共进”的良好工作氛围,为后续各项工作的落地见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问题为导向,革新教学实践
1.聚焦课堂真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工作室始终坚持“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的研究思路,组织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作业分析等方式,深入捕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例如,针对“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彻”“数学探究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深度”“课堂提问设计缺乏层次性,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等共性问题,将其转化为研究话题,并进一步提炼为“深度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研究”“基于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研究”等具体课题,确保研究方向精准对接教学需求。
2.多维开展研究,推动教学革新
为扎实推进主题式教学研究,工作室采用“个体钻研+小组研讨+集体展示”的方式,引导教师将研究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一方面,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研读《深度教学: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等专著及相关文献,更新教育理念,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全年共开展展示课16节,课后组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是否聚焦学科能力发展”“教学环节是否体现深度探究”“学生参与度与思维活跃度如何”等维度进行深入研讨,总结成功经验,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通过这一系列研究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有效革新,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概念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小组探究、设计阶梯式问题链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百分数的意义,学生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效果。
(三)提炼研究成果,促进专业成长
在主题式教学研究过程中,工作室注重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和研究报告。教师们撰写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多篇发表或获奖。同时,通过研究实践,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例如工作室成员翟老师,通过江阴市学科组课题“深度教学视域下小学数学高年级思维可视化的策略研究”,不仅优化了自身的课堂教学,还在工作室活动中开展专题讲座,分享研究成果,带动了其他成员及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以合作为纽带,实现共生共长
(一)跨工作室合作,博采众长
为拓宽教师视野,汲取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工作室积极与无锡市严育洪工作室及其他兄弟工作室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全年共联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4次,内容涵盖“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等主题。在活动中,两工作室的教师通过同课异构、专题讲座、互动研讨等形式,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这种跨工作室的合作模式,打破了地域和学校的界限,让教师接触到更多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拓宽了教学思路。
(二)深入基层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工作室多次深入江阴市第三实验小学等学校开展教学指导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指导过程中,工作室教师通过听课评课、专题讲座、教学诊断等方式,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工作室还在该校组织了“深度课堂”示范观摩课活动,让各学校的教师直观感受深度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范式。通过这些指导活动,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三)搭建展示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工作室始终坚持为教师搭建多元化的展示平台,让教师在实践磨砺中成长。工作室多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教学竞赛、展示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工作室还定期开展“名师讲堂”等活动,让工作室成员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成长故事和研究成果。通过这些展示平台的搭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也不断增强。
总之,本学年工作室在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之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未来的工作中,工作室将继续秉持“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宗旨,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深度教学理念的核心内涵,选择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课题,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针对教师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激发青年教师的研究热情,促进其快速成长。积极搭建成果推广平台,通过举办成果展示会、专题讲座、线上分享等方式,将工作室的研究成果推广到更多学校,充分发挥成果的辐射引领作用,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区域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