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读后感
江阴市实验幼儿园 蒋恋
《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在实践中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和指导,以下是我从书中获得的感悟,并结合工作中的案例进行阐述。
一、尊重与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发展适宜性”的核心在于尊重和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观点贯穿全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引导。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近现代的夸美纽斯、卢梭、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教育家,都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这些观点在《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中得到了现代意义上的发展与概括。
在我们老师日常的工作中,这一原则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小班幼儿绘画时,有的孩子喜欢涂鸦,而有的孩子则更喜欢按照模板描画。如果一味要求所有孩子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绘画,不仅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还可能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提供了不同难度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由发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绘画的乐趣,还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发展。
二、教师在儿童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书中强调,教师在儿童学习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儿童,为他们提出既有挑战性又可达到的目标,并通过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上学期,我们进行“儿童会议”的时候,第一次孩子们都是自己想什么画什么,慢慢变成合作分工,有记录员、有组长、有讲解员等等,并且慢慢他们会自己去争取自己想要做什么,学会商量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在根据幼儿的经验与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去提出一些既有挑战性又可达到的目标。
三、兼容并蓄的辩证思想
《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还提出了“兼容并蓄”的辩证思想,即不偏激、不极端地看待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常见问题。书中指出,“‘教什么’与‘如何教’同样重要”“教师主导和儿童主导同样重要”“快乐和学习同样重要”等命题,为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尝试将这一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例如,在数学活动中,我们不仅注重核心经验知识的输出,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我也鼓励孩子们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四、澄清误解与反思实践
书中还澄清了关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一些常见误解,如“直接教学总是不适宜的”“发展适宜性教育就是鼓励教师只是等待儿童的自然发展”等。在活动中,我们不能忽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要注重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关爱中成长。
五、关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常见问题
书的最后一章专门讨论了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常见的各种问题,如“在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教室中,儿童所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游戏吗?”“在小学一年级前教儿童阅读就不是发展适宜性教育吗?”等问题。例如,关于“游戏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问题,书中指出游戏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在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教室中,除了游戏外,还应该包括其他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观察、实验、讨论等。这些活动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设计,以满足他们不同方面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