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婷老师读《怎样让孩子动起来》有感 2025-09-22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在奔跑与欢笑中成长——读《怎样让孩子动起来》有感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在探索如何让幼儿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当我翻开《怎样让孩子动起来》这本书时,仿佛找到了一把打开幼儿教育新大门的钥匙。它以“支持幼儿在运动和游戏中学习”为核心,用丰富的案例和科学的理论,为幼儿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全新的认知与思考。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清晰明确,即运动与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天然载体。作者打破了传统“静坐学习才有效”的误区,强调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等能力发展,都能在运动和游戏中得到充分激发。书中提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对世界的认知需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完成,而运动和游戏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书中围绕核心观点展开了诸多实用且深刻的内容。一方面,它详细阐述了运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运动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骨骼、肌肉生长,还能锻炼他们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比如书中提到的“障碍跑”游戏,幼儿需要绕过障碍物、跨过小水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肢体协调性和空间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另一方面,作者强调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隐形课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模仿医生、老师、司机等职业,不仅丰富了词汇量,还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在搭建游戏中,幼儿用积木搭建房屋、桥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理解了形状、数量、空间等数学概念。

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实践方法,这让我深受启发。作者建议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运动游戏,例如针对3-4岁幼儿,可以设计简单的“追泡泡”“丢沙包”游戏;针对5-6岁幼儿,则可以开展“接力赛”“跳绳比赛”等更具挑战性的活动。同时,作者强调要营造安全、自由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无压力的氛围中大胆尝试、探索。书中一个“户外寻宝”游戏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老师提前在户外场地藏好各种小物品,给幼儿发放任务卡,让他们根据提示去寻找。幼儿在奔跑、寻找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会了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在动中悟”。

读完这本书,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有了许多深刻感受。以往在教学中,我有时会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让幼儿静坐听讲、反复练习,却忽略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如今我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还可能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在尝试运用书中的方法后,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在一次“植物生长”主题活动中,我没有直接讲解植物生长的过程,而是组织幼儿开展“模拟种子生长”的运动游戏:幼儿蜷缩身体扮演“种子”,随着音乐慢慢伸展身体,模仿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的过程。通过这个游戏,幼儿直观地理解了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还在运动中感受到了快乐。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让孩子“动起来”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更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的观念转变。我们要摒弃“怕孩子受伤、怕孩子调皮”的顾虑,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和空间,让他们在运动和游戏中释放天性、探索世界。正如书中所说:“幼儿的成长不是一场冲刺,而是一次充满欢乐的旅行,运动和游戏就是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怎样让孩子动起来》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指导手册,更是一份对幼儿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幼儿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尊重幼儿的天性,让他们在奔跑、欢笑、游戏中主动学习、快乐成长。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继续践行书中的理念,用运动和游戏为幼儿搭建通往知识的桥梁,陪伴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尽情绽放光芒。

  • 阅读(1)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