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科论文推荐4】钱军伟:单元起始课:内涵意蕴、功能定位与设计要义 2025-09-22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语文 资源类别:文章推荐 资源年级:三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单元起始课功能定位与设计要义

单元起始课内涵意蕴功能定位与设计要义

钱军伟

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无锡市言语实践型语文教学工作室,江苏无锡  214400

    

    单元起始课,是学科观念统整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的一种基础课型。它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科实践的重要载体,也是新课程落地的应然选择。旨在改变偏重零碎知识和记忆文字符号的传统教学,重视不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凸显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内在关联,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增值。学生依托连贯进阶的学习任务,经由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亲历梳理、探究、体验、反思、交流等深度学习过程,获得核心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滋养和发展核心素养。

一、单元起始课的内涵意蕴

1.“学科观念”为统摄。

作为单元整体教学基础课型的单元起始课,要用素养导向的,更为上位的、迁移性更强的学科观念来统摄学习内容,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散点式的学习转变成结构化的学习,探索知识之间的意义关联,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联结成网,建立全新的认知图式和言语图式,为后续学习提供有组织的学习经验。同时,在学科观念的统领下,助推学生主动思考“怎么学”“为什么学”以及“学了以后在什么情境下应用”等现实问题,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真正用语文来做事。

2.“单元内容”为基准。

单元起始课,一般以教材“单元内容”为基准进行教学。当然,也可锚准核心素养的培育,对既定单元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构,正如崔允漷教授类比的建筑单元和课程单元。他通过建筑单元的隐喻来理解课程单元的关键在于“目的性”,就像建筑单元是为了住人一样,课程单元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素养的发展。[1]由此,起始课中的单元内容,不再是像“水泥、钢筋”等原材料一样的零散的“知识、技能”,而是通过学科观念统合起来的结构化的学习内容。

3.以“筹划思维”为旨归。

筹划性思维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等特质,始终围绕“如何达成目标”展开,不断深化认识儿童、学习、生活、社会等诸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应对复杂、不确定世界的挑战。单元起始课,在学科观念的统领、结构化学习内容的催生下,能持续驱动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方法、过程、成果等进行推演、复盘、反思和调适,从而提升学生的系统布局、深度思考以及迭代优化等未来学习和生活亟需的思维能力。

二、单元起始课的功能定位

1.进行整体概览,通晓“学什么”。

“学什么”是从目标和内容角度说的,它是单元起始课的逻辑起点。在起始课之前,学生可能对单元目标和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基本是碎片化的、割裂的、浅尝辄止的。单元起始课上,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并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关联的、举一反三式的整体概览与分类梳理,形成清晰可见的目标图谱和内容框架,助推学生的知识从分割走向统整、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当下乃至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2.绘制学习地图,明晰“怎么学”。

“怎么学”是从方法角度说的,它是单元起始课的行动指南。在系列任务驱动下,师生、生生通过商议、研讨和交流,共同制定本单元学习的支架、策略和关键活动,形成简易可行的学习地图。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用这些新知识能做什么事;二可以改变学生原初的心智结构,甚至彻底重塑心智结构;三可以让学生在解释、预测或行动时感受到“元认知”的魅力。因为,“通过我们之所是学习”“学习就是改变自己的先有概念,更确切地说,就是从一个解释网络过渡到另一个更合理的解释网络,以处理既定的境脉”。[2]

3.预设评估标准,澄澈“学到什么程度”。

“学到什么程度”是从评估角度说的,它是单元起始课的目标锚点。以终为始,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之初就了解阶段性评价的主要维度和关键指标,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我如何评判自己学得怎么样?我现在在哪里?距离既定目标还有多远?”并在后续的单元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收集学习的各种证据,如课堂关键表现、经典作品等,不断地调整、改进学习路径和策略,继而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唤醒内隐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

三、单元起始课的设计要义

1.关联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

单元起始课,必须依托“元认知”提问(你刚才提到的这个知识或经验,是在什么时候学到或经历的?你觉得这个知识或经验,对我们要学的内容会有什么帮助,或可能带来什么挑战?),或者凭借结构化工具,如K(Know,我已经知道什么?)W(What,我想知道什么?)L(Learned,我学到了什么?)图表,充分激活、关联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将学生头脑中散落的知识、技能、经验、感受等“碎片”联结起来,有意识地与新单元的核心知识、目标、问题等建立联系,为后续学习铺设一条基于理解、充满意义和期待的认知通道,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变零散经验为结构化经验,最终实现完整而有意义的学习。

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起始课《寻找天地间的奥秘》,学生在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时,发现《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这三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涉及“朗读”这个学习方法,教师就可顺势提点学生对标以前的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情感,再结合本单元教材特点,进一步升维朗读要求——读出变化,读出画面,读出趣味。这样的勾连与进阶,能让学生明白“旧知”并非一无是处,而是“新知”的起点参照和宝贵资源,进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感和意义感。

2.厘清起始课与后续学习的边界。

起始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承担着“启航”的关键作用,既要关联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搭建认知引擎,又要为整个单元规划学习路径,绘制学习地图。为避免越俎代庖,以及确证单元学习路径的贯通,教师应明确“可为”与“不可为”,也即厘清单元起始课与后续学习的边界,如内容的多与少,学习的深与浅,学程的长与短,等等。只有边界清晰,才能充分发挥起始课的导航功能,才能让起始课真正成为学生探索单元旅程的“航标灯”。

仍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起始课第二个学习任务为例,在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密码时,笔者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和言语图式,秉承“不求透彻,但求有惑;不求熟练,但求有路”的原则,依次梳理、总结了三篇课文和习作七《国宝大熊猫》的主要写作方法:一是分方面,有条理;二是想得到,写得妙;三是查得快,理得清。方法一立足习作构思视角,指向篇章结构和段落安排;方法二立足言语表达视角,指向修辞手法和新鲜表达;方法三立足资源使用视角,指向信息的查找和筛选。

3.提供持续学习的动力引擎

鉴于起始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它必须为学生提供持续学习的动力引擎。此动力不是外加的,而是内生的。正如鸡蛋从内打破才是生命,从外打破只是食物。持续的、强劲的内驱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文本进行创意解读,读出文本的独特教学价值,锁定“破壳支点”;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或学习进程,对内容进行适当调适或重构,创设“破壳张力”;三是强调协商和对话,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或评价方式,制造“破壳契机”。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起始课《看见童年》,为了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通过研读《剃头大师》《我不能失信》等叙事性文章,可引领学生立足“你是谁”“讲给谁”“为何讲”等多重视角把故事讲得有意思、有创意。《剃头大师》可以是小沙向表哥吐槽“害人精”老剃头师傅的故事,也可以是表哥调侃“胆小鬼”小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则可以化身为小宋庆龄讲给小珍听,告诉小珍自己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也可以化身为爸爸妈妈讲给亲戚朋友听,夸奖自己的孩子信守诺言。不同的身份,带来不一样的视角;不同的对象,彰显不一样的目的。藉由视角转换,原有的文本演变成了新鲜的、活泼泼的故事,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学习始终充满悬念和期待。

4.创设渐次递升的学习任务。

学科观念统摄下的单元起始课,更须创设互相关联、螺旋递升的学习任务。任务一般涵盖以下四个要素:一是清晰化的学习主题,二是结构化的学习内容,三是实操化的学习方法,四是具体化的评价标准。这四个要素彼此观照、相互成就,学习主题统整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投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关联评价标准,由此形成单元学习过程的闭环,助推学生将所学运用到有意义的新问题情境中,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还是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起始课为例,笔者设计了四大学习任务:任务一,确定学习主题,主题要定得准、展得开;任务二,制定学习计划,计划要学得好、测得出;任务三,积累生词新句,词句要记得住、用得到。每个任务设置了系列学科实践活动,如任务二预设了读、看、写三项活动。首先,通过自己的声音,把世间万物的奇妙读出来;其次,像作家一样仔细观察,关注事物的变化,发挥自己的想象,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再次,向作者借点写作智慧,把观察到的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

概言之,在第七单元的起始学习中,基于学科观念“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我们要学会系统性观察与结构化表达,这样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学生要做四件事——读、看、写、记,开四场会——朗诵会、交流会、分享会、展示会,最终拟定评估本单元学习效果的较为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见表1)

1:统编教材三下第七单元起始课《寻找天地间的奥秘》学习方法及评价标准

怎么学

怎么评

具体达到什么标准

朗诵会

读出变化,读出画面,读出趣味

交流会

连续观察,文学观察

分享会

分方面,有条理;想得到,写得妙;查得快,理得清

展示会

有方法,有意思,有美感

    单元起始课,在学科观念的映射下,在学习主题的统领下,绘制了素养导向的学习地图,铺设了前后贯通的学习路径,形成了可见可测的评价标准,让语文学习成为联结文本(经验)、生活与儿童生命的桥梁,也提点教师应将“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等新理念跃入教学日常,用自己的专业高度迭代儿童的认知维度,为未来的美好生活锻造智慧“合金”。

 

参考文献:

[1]崔允漷.素养时代组织教学,需要单元设计[J].星教师,2021,(02):56-59.

[2]安德烈•焦尔当.学习的本质[M].杭零,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9-60.

 

[简评]

学科观念统摄下的单元起始课,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一种基础课型。它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战略支点”,承载着贯通认知、迭代思维、涵育素养的核心使命。须超越堆积“知识碎片”的浅层功能,规划清晰可见的学习地图,实现从“离散经验”到“结构化学习”的质变。其设计一般涵盖以下四个要素:一是清晰化的学习主题,二是结构化的学习内容,三是实操化的学习方法,四是具体化的评价标准。真正发挥单元起始课的导航功能,成为学生探索单元旅程的“航标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