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排球教学的内在要求:大单元、情境式、一体化的统一》 2025-09-22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体育 资源类别:论文 资源年级:六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小学排球教学的内在要求

小学排球教学的内在要求:大单元、情境式、一体化的统一

杨子铭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为作者观摩2024年5月举行的“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比”活动,对其中小学排球课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印象深刻,故以活动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新课程标准下四年级排球课的策略设计内在环节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课堂教学要注重大单元设计的完整性、连续性、合理性,在真实情境下的一体化教学,通过“学中练、练中赛、赛中评”,加强内在统一联系,打造高效课堂。在新课标背景下,努力实现体育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及多学科融合教育的转变,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小学排球;大单元;情境式;一体化

1.研究目的

排球是小学四年级阶段非常重要的球类课教学内容,但因学生对排球技术认知和掌握处在初步阶段,在教学中时常有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存在,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借助本次省优质课中排球课的观摩学习感悟,对教学中的“大单元、情境式、一体化”等元素的有机统一有进一步的认知思考,增加排球大单元教学的深度。在今后实施排球大单元教学时有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的教学层次递进、新颖有效的教学设计等,为教师在大单元的模式下能理解更透彻、设计更合理、实施更有效。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信息平台查找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排球大单元教学的本质特征有关的文章、期刊、杂志以及相关文献和学术论文,为文章撰写提供文献基础。

2.2 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2024年5月在泰州举行“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比”活动中排球优质课进行分析,依据不同案例的优点进行分析,总结内在联系。

3.结果与分析

3.1大单元要求:架设类结构 提升教学整体性

单元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新课标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从体育教学的内在逻辑出发去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对教学中承载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有整体式、结构式的清晰认识,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这就要求体育教学突破原有教学范式,能够以“单元类结构教学”推进单元教学,走向新课标与“新基础教育”的交融共生。大单元教学中不同层面教学计划之间下一级应是上一级的具体化,各结构要素在垂直向度上应注重进阶性,在水平向度上应注重关联性,单元教学设计要从重过程细节转向专注核心素养生成。

排球为开放性运动技能,不可以孤立地看待一个动作技术,也不能把有联系的动作割裂开,在“赛”的场景中技术会泛化分化,单元学习会让技能学练结构化。在教学示范课中,老师均从排球项目的特点出发,采用单元类结构教学,凸显单元的“类”与“结构”,以“学情类结构”、“内容类结构”、“目标类结构”、“方法类结构”、“过程类结构”为基本单位,确定指向实战情境下大单元的教学设计理念,把比赛的意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比赛的实战出发,深入挖掘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应用时机和情境,让学生在比赛情境中学习,最终能分析和判断在比赛中发生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形成排球比赛思维。

3.2情境式要求: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主动性

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近年来发生了重大变革,从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逐步走向强化健康第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的特点,从“以知识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情境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它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验、感受和掌握知识、技能及情感,从而达到教学和教育的目的。可见,情境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新型教学体系的有效教学手段。

在教学示范中,多位老师通过语言、音频、视频等手段创设虚拟情境,还通过布置场地、开发和运用器材等手段创设现实情境。精心创设的情境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更易于投入学习。如王岩老师的“水平二(四年级)《排球:接发球+进攻技术组合》”,本课以女排精神为引领,贯穿“排球小将,数我最棒”的课堂口号,不断激发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以传承女排精神为荣。她结合学生学情,利用新型器材,将正面下手发球、接发球、投传球、垫球、扣固定球等排球技术进行结合,降低比赛难度,让学生在简化规则的比赛情境下体验排球比赛的乐趣。再如:韩佳老师的“水平二(四年级)《排球:移动中的抛垫球》”,利用儿童节为背景,创设“六一嘉年华,挑战乐翻天”的情境,通过照镜子,神奇魔法棒,人球大会战,趣味排球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里学练技能。教师还合理使用绳托、绳球、排球网、网兜做成自制彩绳,进行分层教学,并且利用绳和棒组装完成简易排球网,以小组垫球积分赛使学生学练的移动抛接球技术运用到实战中,逐步形成排球比赛思维。构建以实践为主导的真实场景的创设对于推动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索至关重要,这是问题链设计的起点。通过真实化的情境能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练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实战比赛中运用所学的运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的成长、能力的培养、身心的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体育情境教学的核心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这需要教师既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需要老师有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知快乐和成就感,学会合作和竞争,从而养成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意识。

3.3一体化要求:学练赛评一体化 强化教育引导性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体育强国背景下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强调建设“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聚焦“教会”、“勤练”和“常赛”,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是回归体育学科本质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练、赛,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感悟体育内涵。“评”是对学、练、赛内容的评定,考察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在排球优质课中,多位老师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优化,将四个环节高度融合在一起,通过多样性的学、趣味性的练、实战性的赛和及时性的评,以游戏、反应移动练习和“改造规则”实战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排球知识和运动技能,提升自身能力,真正完成了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如:秦飞老师侧重战术运用,采用了符合排球运动能力提升的评价要素,其中评价内容有:比赛中的连续垫球、连续传球、发球,同伴的配合程度,课堂表现,规则与裁判方法掌握运用。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三个等第,对应不同的完成度。再如冯指明老师的问题链设计,从教学内容到练习内容到问题链设计到动作要求进行了表格式的填写,直观地看出其中的联系和内容的递进关系。让问题链融入到多层次的情境中,让学生深度体验,思考探究,规划迁移最后解决问题。这样的现场评价表使认知更加清楚,对本课学练掌握更直观,对比赛也有总结和运用评价,课堂表现,小组同伴间的配合感情进行了相互评价等,是课堂的升华。

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学校体育转型的基础,也是促使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关键。学是基础,练是提高,赛是运用,评是反馈。在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学要以“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应用,优化常态课堂的学练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获得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素质,形成坚强品格和意志。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大单元教学是对教学中承载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有整体式、结构式的清晰认识优化课程结构,从比赛的实战出发,挖掘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应用时机和情境,让技能学练结构化,学生在比赛情境中学习,对提升课程品质有着显著的效果。

4.1.2 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能力的培养、身心的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知快乐和成就感,学会合作和竞争,从而养成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意识。

4.1.3 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达到“学中练、练中赛、赛中评”。是学校体育转型的基础,也是促使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关键。

4.2建议

4.2.1注重大单元设计的完整性、连续性、合理性

在开展小学四年级排球大单元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相应单元教学内容,为四年级排球大单元教学创设以核心素养为框架的具体教学目标,并以目标为引领,创设大单元教学活动内容,内容前后有层次的递进,并且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展示或比赛的单元内容中有体现不同的结构联系,以此提升大单元教学实效,让局部设计为整体教学目标服务。并且设置目标难度、强度与学情适应,符合四年级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

4.2.2真实情境下的一体化教学,达到“学中练、练中赛、赛中评”

体育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时创设复杂情境进行学练赛评,依据每课时学习目标、教学进度等为学生渗透排球反应移动练习,在体育展示或比赛等真实、复杂的情境中逐步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提高排球的技战术水平和专项体能水平,达到“学中练、练中赛、赛中评”,推进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开展,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意识与发展其高阶思维,提升复杂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落实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之目的。

4.2.3加强内在统一联系,打造高效课堂

大单元承载着前后逻辑的连续性,单元框架的完整性。情境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新型教学体系的有效教学手段。一体化是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更加全面发展的关键。三者联系紧密,设计大单元时需加强其内在联系,打造更高效、有趣、有效的小学排球课堂。

  • 阅读(2)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