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练、赛”一体化的小学体育花样跳绳组合大单元教学
摘要:跳绳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其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可以实现学生身体素养的提高。花样跳绳组合是跳绳的延伸与发展,其增加了跳绳的趣味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相应的知识,影响教育质量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因此,为了践行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也需要主动利用“学、练、赛”一体化、大单元教学等模式,实现对原有教学模式的优化,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进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助力。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体育花样跳绳组合教学为基础,对“学、练、赛”一体化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练、赛”一体化;小学体育;花样跳绳组合;大单元教学
引言:
在我国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当下,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力劳动的从业人数快速下降,在社会需求以及家庭饮食结构等变化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体能下降明显。据教育局发布的《201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2022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显示,2010年的中小学生体质合格率为71%,而2022年中小学生体质合格率为55%,学生身体素质下滑明显。所以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当下小学体育教育的要求,所以利用“学、练、赛”一体化、大单元教学等新的模式,推动小学体育教育的革新,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结合学生学情,设计合理教学目标
无论是大单元教学还是“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其都是以学生为基础所进行的,所以在进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中,体育教师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结合教育指导思想与理论等,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进而为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生理体征表现为身体灵活、协调性强等,但对环境的评断能力、核心控制能力等存在不足。所以在进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等为基础,进行目标的合理设定[1]。而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正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阶段,所以其总体上呈现出自控能力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主动融合比赛、竞争等,实现团队意识、战术应用等的渗透,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改变传统单一知识或技能的教授问题,注重学生技能、知识、战术、体能等的多方面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练、赛”一体化的模式,实现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例如在对三年级学生进行“花样跳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以技术目标为主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基于“学、练、赛”一体化的理念,将其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运动能力目标、价值观目标等多个部分。知识与技能目标为:掌握6*8拍的动作,并能够结合音乐完成跳;运动能力目标为:通过单人花样跳绳、两人花样跳绳等模式,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并通过各种慢跑,进而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价值观目标为: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比赛等,帮助学生树立不怕困难的精神,并逐渐养成安全健康的意识。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树立集体荣誉感,增强其团队意识。
二、把控教育时间,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实现知识有效联通的同时,也强化了教育的系统性,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的质量。但由于大单元教学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单元整合,也需要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课时划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初步划分具体的课时,进而为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一个大单元的内容,一般为18个课时,在进行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练、赛”一体化的角度出发,结合花样跳绳组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实现对课时的合理划分。花样跳绳组合可以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战术应用、体能提升、比赛、规则与评价几个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其重要性,将其课时划分为6、3、3、5、0.5、0.5,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以体能提升为例,体能提高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其也是保障花样跳绳组合质量的基础。但传统的体能提升模式过于枯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游戏、比赛等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可以进行“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让体能相近的学生,进行游戏,强化学生身体素养。而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性,教师则可以设计长短绳的方式,通过趣味练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以上,合理把控教育时间,在教育中,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实现对教育时长的合理划分,可以保障教育目标的落实与实施,并为后续更细致化的教育助力[2]。
三、细化教学内容,明确具体操作模式
1.学练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习是练习与比赛的基础与核心,通过大量的知识,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运动的理解,更可以保障动作的标准性,进而让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反复的联系,可以实现对知识的复习,进而帮助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运动的技巧。所以在进行花样跳绳组合“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学练的结合,让学生的学习与练习中,掌握花样跳绳组合的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生互助、师生交流等方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进而提高教学效果。首先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同的动作展示给学生,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无实物模拟”的方式,通过同桌之间的协作,实现动作的一一比对、分析,进而保障学生动作的规范性。而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忘记具体的动作,对于这种问题,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对于练习中,无法通过同学之间帮助解决的,教师需要主动进行干预,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引导。例如“勾脚点地跳”的动作,对学生身体的灵敏度要求较高,所以对于学生无法完成该动作的,可以由教师进行单独的指导,通过动作分解教学,进而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锻炼体验。与此同时,虽然同一年级的学生,其年龄几乎一致,但学生的体能、性格、爱好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通过差异性的教学,保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
2.以赛促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模式相对较为简单,而且由于其认知的局限性,其更习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这也导致学生存在较高的竞争意识。而比赛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练习是比赛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可能会取到好成绩。而通过有效的比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进而更主动的参与训练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重视比赛与练习的连接性,通过开展有条件限制的对抗性比赛以及男女生竞技赛等,进而激发学生的练习主动性,为提高练习的质量助力。例如在完成一个动作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单独的练习,而后组织“单个动作展示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而在完成全部教学之后,教师也可以进行组合比赛,通过个人赛与小组赛等模式,实现利用丰富的比赛模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3.以赛促学,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虽然从表面上看,比赛与学习的跨度较大,但实际上,通过比赛,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其他人、团队的闪光点,并找到自己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比赛、学习,实现能力的进步。所以在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完成后,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活动。通过专业的评委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快速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实现针对性的学习。而且通过观察其他团队的表演,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花样跳绳组合的知识,使学生更愿意参与花样跳绳组合知识学习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4]。
结语:
综上所述,花样跳绳组合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成本低、锻炼效果好、灵活性强等优势,所以广受体育教师的青睐。在花样跳绳组合教学中,大单元教学模式,为其指明了方向,而“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的细化。所以在花样跳绳组合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明确大单元教学、“学、练、赛”一体化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新的融合方式,为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助力。
参考文献:
[1]陈润娟,张晓林,马小芳,等.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花样跳绳大单元教学设计[J].体育教学,2024,44(02):53-55.
[2]令贵平.基于“学、练、赛”一体化的小学体育花样跳绳组合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4,(04):63-65.
[3]张丽丽,朱国庆.“学、练、赛”用于“花样跳绳”大单元教学中的实践——以小学五年级“花样跳绳组合与展示”为例[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10):38-39.
[4]苗海燕.“学练赛”一体化理念下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与反馈——以小学四年级排球教学为例[J].体育视野,2023,(0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