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年度研修总结与新年度研修计划
回首
回首2024年,工作室在江阴市教育局、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的领导下,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引,以提升成员专业素养和区域生物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名师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研修活动,取得了预期成效。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1.深化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组织成员深入学习新课标理念,聚焦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的内涵与落实路径。通过共读教育专著、邀请专家讲座,线上研修等方式,促使成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观念,为教学实践创新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2.聚焦课堂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示范引领:工作室主持人及核心成员多次开设市、区级公开课、示范课,参与生物新教材课堂教学的录制并共享到教学平台,展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研讨磨课:定期开展听评课、同课异构、教学案例研讨等活动。围绕“高效课堂构建”、“实验教学创新”、“跨学科主题学习”等议题,成员间深入交流、碰撞思维,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趣味性。
竞赛促研:鼓励并指导成员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实验技能大赛等,多位老师在江阴市学科比赛中获奖,其中居寒洁老师获得江苏省初中生物学科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3.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共享共建:汇集工作室成员智慧,初步建立了包含优秀教学设计、课件、实验创新方案等的教学资源。
4.发挥辐射作用,助力区域发展: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活动,将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带到薄弱学校。同时,承担区域教师培训任务,举办专题讲座,有效促进了区域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二、 存在问题与反思
1.深度研修有待加强:部分研修活动仍停留在观摩和评议层面,对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支撑及改进策略的深度挖掘略显不足。
2.成果转化需加速:如何将课题研究成果、研修所得更高效、成体系地转化为日常教学实践,并形成可推广的模式,仍需深入探索。
3.跨区域交流不足:与市外、省外优秀名师工作室的交流学习机会偏少,视野有待进一步开阔。
4.个别成员主动性差异:需进一步创新机制,激发所有成员,尤其是年轻成员的内生动力和参与深度。
展望
基于2024年的工作基础与反思,本工作室2025年度将围绕以下重点开展研修活动: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纲领,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育科研为引擎,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深化研修模式改革,加强成果培育与辐射,努力将工作室建设成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生物教师的成长平台和孵化器。
二、主要目标
1.素养提升:成员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落实能力显著增强,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
2.教学创新:在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式学习(PBL)、探究性实验教学、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形成一批优秀案例和成果。
3.科研深化:组织工作室成员申报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力争产出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4.辐射扩大:强化资源共享,扩大送教帮扶范围,提升工作室在区域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团队发展:促进每位成员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形成教学特色,实现阶梯式成长。
三、具体措施与安排
(一) 深化理论学习(全年)
1.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精读《生物学跨学科活动开发》等书籍。
2.邀请专家进行前沿学术动态或教育理论讲座(1-2次)。
3.关注国内外生物教育最新动态,组织线上学习。
(二) 聚焦课堂实践(每学期2-3次)
1.主题研讨:重点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如STEAM)案例开发”、“探究实验的优化与创新”等开展系列化深度教研。
2.教学比武:组织工作室内部教学比武,突出创新性和实效性。
3.观课议课:采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诊断与分析。
4.鼓励成员基于教学实践撰写论文、案例,争取发表或获奖。
(三) 强化资源建设与辐射(全年)
1.优化更新教学资源。
2.组织1-2次大型公开教研活动,面向全区乃至全市展示研修成果。
3.深入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与1-2所农村或薄弱学校建立长期帮扶关系。
4.加强工作室网络平台建设,及时推送优质资源和活动资讯。
(四)促进交流学习
尝试与其他地区名师工作室建立联谊关系,开展线上或线下联合教研活动。
四、预期成果
1.形成若干份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单元教学设计、项目式学习案例,汇编成册。
2.启动新课题申报。
3.成员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评优中取得更好成绩。
4.工作室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资源库使用率显著提高。
本工作室全体成员将继续保持热情,深耕不辍,协作共进,为促进区域初中生物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贡献应有的力量。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