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江阴高新区实验幼儿园 陈燕华
【专著简介】
《走进评价,走近儿童:解码幼儿发展评价》是上海市特级
园长温剑青基于近二十年幼儿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成果结晶,由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4年4月出版。作为正高级教师、上海市
静安区安庆幼儿园园长,温剑青深耕学前教育评价领域,其主持
的研究曾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书以“评价即教育”为核心理念,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评价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一线教师与管理者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价值的专业指南。
【推荐理由】
翻开温剑青老师的《走进评价,走近儿童》,仿佛在幼儿教育的迷雾中找到了一盏明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育科研分管园长,我始终在思考:如何让教育评价真正服务于儿童成长,如何带领教师团队走出“评价即打分”的误区?这本书以专业的理论、鲜活的案例,不仅解答了我的困惑,更让我对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本质与价值有了全新的认知。
一、重塑评价理念:从“筛选”到“理解”
书中最核心的观点——“评价不是为了筛选,而是为了理解”,深深触动了我。以往,部分教师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幼儿的表现,却忽略了每个孩子的独特性与发展节奏。温老师在书中提到的“观察式评价”让我深受启发:教师应放下预设的“标尺”,以观察者、记录者的身份,捕捉幼儿在游戏、生活、学习中的真实表现。这让我反思,作为园长,我需要引导教师团队转变评价理念,将“评价融入日常”,通过细致观察记录幼儿的语言、行为、兴趣点,真正读懂每个孩子的需求与潜力。例如,在班级区域活动中,不再只关注幼儿是否完成任务,而是记录他们如何合作、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表达想法,让评价成为理解儿童的“放大镜”。
二、搭建共育纽带:从“独角戏”到“合伙人”
书中强调的“评价是家园共育的纽带”,为我园的家园工作提供了新方向。教育评价不应是幼儿园的“独角戏”,而应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温老师在书中分享的“家长参与式成长档案” 案例,让我意识到:通过让家长记录幼儿在家的成长瞬间,与教师的园所观察形成互补,才能更全面地勾勒幼儿的成长轨迹。
未来,我将推动园所建立“幼儿成长共享档案”,通过线上平台同步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组织家长评价沙龙,让家长理解评价的意义,从“教育旁观者”转变为“共育合伙人”,形成教育合力。
三、赋能教师成长:从“实践者”到“反思者”
书中关于“教师是评价的实践者,更是成长者”的论述,让我更加重视教师评价能力的提升。评价不仅是了解儿童的手段,也是教师自我反思、专业成长的途径。温老师提出的“评价教研共同体”模式,为我园的教师培训提供了新思路。我们计划在园所内开展“评价案例研讨” 活动,组织教师分享日常评价中的困惑与收获,结合书中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度剖析;同时邀请专家入园指导,帮助教师掌握观察、记录、分析、反馈的评价技能,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会评价、善反思”的专业教育者。
《走进评价,走近儿童》一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以儿童为本”,它不是冰冷的指标,而是充满温度的教育关怀。作为园长,我将以这本书为指引,带领全园教师重构教育评价体系,让评价回归教育本源——走进评价,是为了更走近儿童;读懂儿童,才能更好地守护他们的成长。未来,我们将以科学的评价为桥,连接教师、家长与儿童,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尊重差异、赋能成长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宜的教育中绽放独特的光芒。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