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江阴市敔山湾第二实验幼儿园 龚艳
【专著简介】
《运动改造大脑》的作者是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约翰・瑞迪。瑞迪教授在神经精神医学领域深耕多年,其研究成果彻底颠覆了我们对运动的传统认知。在正式展开之前,我想请大家在心里想一下:当我们谈论运动时,通常认为它能带来哪些改变?大家也许心里想的是改善体型、调整作息,甚至提升外在形象的自信。运动健身,但是其实读完全书之后你会发现,运动健脑。
【推荐理由】
初次阅读便发现,该书内容涵盖极广主要分为四大板块,运动激发大脑,这一个部分主要是进行一些科普,运动提升学习,这一个板块通过美国高中体育改革计划、大量真实案例、作者亲身经历及上百项科学研究,有力证实了运动的神奇力量,其次就是运动抗抑郁和运动抗衰老。
今天我的分享主要围绕第二板块中运动提升学习来进行四个方面的分享,在阅读过程中,我首先厘清了运动与大脑的关联 —— 不知大家是否和我有过相似的体验:工作日极度疲惫时,若坚持运动一小时,反而会缓解困倦、改善睡眠;而当精力充沛时,运动后大脑的活跃状态更会显著提升。书中的第一个部分就给我们解了惑。书中涉及诸多运动与医学相关的专业内容,涵盖运动与情绪、抑郁、焦虑等多方面的关联。其中,关于 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的章节尤为吸引我,这与我们的日常工作紧密相关。在座的各位老师在工作中,想必都接触过难以集中注意力、好动不安、情绪易失控的孩子。
以我去年所带的大班为例,班级中有 1 名确诊 ADHD 的儿童,还有部分存在抽动症的孩子,这类孩子在班级中所占比例并不低。他们给班级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集体教学活动中突然离座跑动、打断教学进程;区域活动时抢夺同伴玩具,引发冲突。这不仅影响班级正常秩序,也使我与家长的沟通频率大幅增加。
家长们始终在积极寻求治疗方案,带孩子辗转各大医院,但多数医生的建议是让家长调整心态。对于这类孩子,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医生能提供的指导方法也较为匮乏。而我们教师能给予家长的建议同样不多,这种无力感促使我迫切寻找有效解决方案。因此,当我在书中读到关于 ADHD 干预的内容时,如获至宝,一口气读完了整个章节。
运动能助力孩子成长,但前提是我们成人需率先行动,家长的榜样作用同样重要,这涉及陪伴支持与反馈沟通两个层面。这也让我在面对此类孩子的家长时,有了更多可借鉴的方法。
最后,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悟是教师应率先行动。我想用几句话结束今天的分享:“你有多自律就有多出众,一切运动都是变好的开始,一点点改变好过一成不变,不开心的时候流泪不如流汗。” 通过运动改造大脑后,我们再思考其他成长议题。正如 “人的一生需要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另一个是运动场”—— 图书馆是知识输入的载体,通过阅读不断汲取知识、提升自我;运动场是能量输出的渠道,通过运动释放压力、锻炼身心。只注重输入的人只能赢在一时,而学会输出的人,才能在漫长过程中不断升华、感知并亲手点燃自己的未来。让我们共同行动,让运动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助力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