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著:《互动还是干扰——有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 2025-09-23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推荐人: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 郭文艳

【专著简介】

《互动还是干扰 —— 有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是一本聚焦幼儿园师幼互动实践的专业教育专著。全书以破解教师“互动无效”困境为出发点,通过真实教学案例清晰界定“有效互动”与“无效干扰”的本质差异,系统提出“观察先行 — 适度参与 — 积极回应”的互动原则,并搭配具体操作方法与场景化策略。书中既关注幼儿主体性发展,契合现代“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又兼顾不同教龄教师需求,覆盖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多场景,为教师提升互动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指导,是幼儿园教师优化教育行为、深化教育认知的实用参考书籍。

【推荐理由】

清晰界定“互动”与“干扰”,破解教育实践困惑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许多教师常常陷入“好心办坏事”的困境 —— 明明投入大量时间与幼儿互动,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让幼儿产生抵触心理。《互动还是干扰》最核心的价值,便是用通俗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清晰界定了 “有效互动”与“无效干扰”的本质区别。书中通过对比 “幼儿专注搭积木时教师强行指导”与“教师观察后适时提供材料支持”两种场景,直观展现了干扰行为对幼儿专注力、自主性的破坏,以及有效互动对幼儿创造力、自信心的激发。这种清晰的界定,能帮助教师快速对照自身行为,发现日常教学中被忽视的“干扰细节”,从根源上破解“为何互动没效果”的困惑。

提供可落地的实践方法,兼具理论性与操作性

不同于许多侧重理论阐述的教育书籍,《互动还是干扰》更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师提供了一套可直接应用于教学场景的互动方法。书中提出的 “观察先行 — 适度参与 — 积极回应”三原则,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搭配了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案例:比如“观察先行”原则中,详细说明如何通过“看幼儿行为、听幼儿语言、察幼儿情绪”判断其真实需求;“积极回应”原则中,举例对比“敷衍式回应”与“具体式回应”的差异及效果。这些方法贴近幼儿园教学实际,教师无需复杂转化,就能直接运用到晨间谈话、区域活动、户外游戏等场景中,真正实现“学了就能用”,有效降低实践门槛。

聚焦幼儿主体性,契合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幼儿教育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与发展节奏,而《互动还是干扰》恰恰深度契合了这一理念。书中始终围绕“幼儿需求”展开论述,强调教师的互动行为需建立在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基础上 —— 不打断幼儿的专注活动,不强迫幼儿接受成人的想法,不忽视幼儿的情感表达。例如,书中提到当幼儿反复尝试搭建积木却失败时,教师不应直接告知 “正确方法”,而是通过提问“你觉得哪里需要调整”引导幼儿自主思考。这种以幼儿为主体的互动理念,能帮助教师跳出“主导者”的思维定式,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创造力,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

覆盖多场景互动问题,满足不同教师需求

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有多年经验的资深教师,都能从《互动还是干扰》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对于新手教师,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与内向幼儿互动”“集体活动中如何兼顾个体需求”等基础问题,帮助其快速掌握互动技巧;对于资深教师,书中则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互动化解幼儿冲突”“如何在互动中渗透品格教育”等进阶话题,引发其对互动质量的深度思考。此外,书中还涵盖了区域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不同场景的互动策略,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提供差异化建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教师在不同教学场景下的需求,是一本兼具普适性与针对性的教育指南。
   

附件:

    • 阅读(1)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