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推荐:《互动还是干扰——有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 2025-09-23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推荐人: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   郭文艳

【专著简介】

翻开《互动还是干扰——有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这本书时,我正处于对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师幼关系的困惑期。日常工作里,总觉得自己在努力与孩子互动,可有时却收效甚微,甚至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找到了一把解开困惑的钥匙,对师幼互动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知。

【推荐理由】

书中最让我触动的,是其对“互动”与“干扰”的清晰界定。以往我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教师主动与幼儿交流、参与幼儿活动,就是有益的互动。但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指出,并非所有教师的介入都是积极的互动,不当的介入反而会成为干扰。比如,当幼儿正专注地搭建积木,沉浸在自己的创意世界中时,有些教师会突然上前,按照自己的想法指导幼儿“应该这样搭才好看”,或是强行打断幼儿,让其参与其他活动。这种看似“关心”的行为,实则打破了幼儿的专注力,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属于典型的干扰行为。这让我反思自己过往的教学,也曾不自觉地犯过类似错误,如今才明白,真正的互动应建立在尊重幼儿意愿、顺应幼儿发展节奏的基础上,而非教师的主观臆断。

书中提出的“有效师幼互动三原则”,更是为教师的实践提供了明确指引。第一是 “观察先行”原则。教师要学会耐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情绪状态和需求,只有准确把握幼儿的真实想法,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互动。比如,当幼儿独自坐在角落默默流泪时,教师不应直接追问“你怎么了”,而是先观察周围环境,了解是否发生了冲突,或是幼儿遇到了其他困难,再用温和的方式与幼儿沟通。第二是“适度参与”原则。教师的参与不是主导,而是以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融入幼儿活动。在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教师可以扮演一个次要角色,配合幼儿的剧情发展,而不是掌控游戏走向,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又能保护幼儿的创造力。第三是“积极回应”原则。面对幼儿的提问、分享或求助,教师要给予及时、真诚的回应。当幼儿兴奋地向教师展示自己画的画时,教师不能简单地说 “好看”,而应具体指出“你画的小鱼颜色很鲜艳,还有泡泡呢,真有趣”,这样的回应能让幼儿感受到被重视,增强其自信心。

此外,书中关于师幼互动中“语言艺术”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教师的语言是互动的重要载体,恰当的语言能拉近与幼儿的距离,不当的语言则可能伤害幼儿的心灵。书中举例说明,当幼儿不小心打翻水杯时,有的教师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总是添麻烦”,这样的语言会让幼儿产生愧疚感和抵触情绪;而有的教师会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把水擦干净,下次拿水杯时小心一点就好啦”,这样的语言既安抚了幼儿的情绪,又引导幼儿学会承担责任。这让我意识到,在日常与幼儿的交流中,要多使用鼓励性、引导性的语言,少用批评性、指责性的语言,用温柔、亲切的话语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语言环境。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灵魂。它不仅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互动方式,努力成为一名能与幼儿有效互动的教师,用爱与陪伴为幼儿的成长搭建坚实的桥梁。我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都重视师幼互动质量,用心与幼儿沟通,就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童年。

  • 阅读(4)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