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的培养
黄 晨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育也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初中阶段的教育可以说是关乎学生这颗小树能否长直长高的教育。在初中阶段,学生们的心理逐渐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慢慢形成,因此,初中的教学必须跟随新时代改革的步伐,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学生是祖国新长成的花朵,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乎着祖国未来的昌盛,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得培养。本文主要论述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的培养,就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初中教师的法律培养教学有良好的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法律意识培养
初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一直都是薄弱环节。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注重学生在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的培养。同时,学生对于法律的认知有偏差,很多法律概念和法律实例仅仅从书本上认识,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总结法律意识培养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1]中学生们懂法、知法、守法,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之一。这需要中学教师不断总结和探索,推进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培养教学进程。
一、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培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与时代不相契合,缺乏时代性
法律知识在《道德与法治》中只是一部分内容,没有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对于学生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压力,这就导致了很多初中学生不重视法律,把自己置于“法律之外”,甚至欠缺法律意识。新课程改革中对法律意识培养也加以重视,但是因为教师长期的教育习惯,不能将这种教学观念及时融入进课堂教学,导致我国法律意识培养教学滞后,跟不上时代的节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也是反作用与社会存在的,时代的变化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案作出改变,用教师的智慧来化解教学实践中的难题。
(二)法律意识培养途径过于单一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过于单一,对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产生了阻碍。传统“灌输式”法律意识的培养教育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书本上的东西很难让学生在脑海里印象深刻,也很难参与学生三观的建立。学校和教师不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法,而只重书本知识的背诵。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2]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教师的责任深重,必须为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创新新途径。
(三)师资影响
因为我国没有对法律课程的专门设置,所以《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大多不是法学专业毕业。很多初中教师在课程教授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的培养时并不注意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而且教师本身法律意识并不强,法律知识也不丰富,并不具备很强的法律意识培养教学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很多教师意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也在慢慢优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案,但是由于教师自身法律知识的限制,在培养初中学生法律意识上往往缺乏经验,方法策略应用也不得当。教师的培养能力影响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如果教师不能加强自身建设,就会对学生学习法律产生不良影响。面对这种状况,相关初中教师一定要高度
重视并作出反省,找出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探讨
(一)弘扬法制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如今社会强调法制,因此,在学校开展法律意识培养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弘扬法制精神,创设法律气氛。在好的教学气氛下,各方面的工作也容易顺利进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前提,教师在学生们学习法律知识过程中是引路人,只有教师懂法知法,才能树立良好的师德。好的环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配合,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身体力行,不断总结和探索。
(二)多方面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跟随时代步伐
法律意识的培养不能单单依靠书本和教师的口头授课,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善于在实践中获取法律知识,在实践中培养法律意识。[3]在一些实际案例中,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其理性思维,体会到法律的特点,明白自身的法律责任。时代是不断变化的,社会案例也会根据不同情况得到不同的法律结果,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更有利于教学课程与社会紧密连接,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新课程改革潮流。在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后能更好地提高法律素养,为自身未来发展作良好铺垫。
总而言之,法律是法治社会的必要工具,培养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中的法律意识,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法制社会。初中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对待事情不够理智,缺乏理性思维,培养法律意识的过程也是初中学生成长的过程。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法律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未来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能力。法制社会对学生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增强法律意识,也是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作准备。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相关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认清自身的责任,为我国初中法律教育事业尽职尽责。推荐理由:
文章紧扣核心素养导向,聚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培养”这一关键且薄弱的环节。法律意识是学生适应法治社会的必备素养,议题直击教育需求,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法治教育落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问题剖析深刻全面:从时代性、培养途径、师资三个维度系统分析现存问题,既指出了教学观念、方法的表层问题,也挖掘了师资专业背景不足的深层原因。问题分析逻辑清晰、层层深入,为策略提出提供了坚实的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