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设计
——少数民族民歌
课题: 阿拉木汗 |
授课教师 |
陈徽 |
授课课时 |
1课时 |
||||
授课班级 |
21182 |
上课时间 |
2021.11.16 上午第三节 |
上课地点 |
9216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通过听、动、赏、唱等多种形式,体会新疆音乐的旋律之美,从而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喜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活动,学生能用优美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演唱歌曲《阿拉木汗》,切身感受到祖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学生更准确的掌握切分、附点特殊节奏型及高音演唱方法。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学唱阿拉木汗 难点:掌握维族歌舞的独特韵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
|||||||
教具 |
PPT 铃鼓 |
|||||||
步骤 名称 |
教学内容 |
教师 活动 |
学生 活动 |
|||||
导 入
|
教学准备 师生问好 师: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的怀抱里,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人文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文化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少数民族舞蹈,请同学们观看并思考这个美丽的民族来自祖国哪片土地呢?
表演歌舞 提问歌名及土地 师:这首民歌来自我国的西北边陲—新疆,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新疆吗? 学生分享答案
过渡:从山峦到湖泊,从草原到沙漠,馕、烤肉、抓饭等等,新疆的美食美景,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师:大美新疆除了拥有这些之外,还有着灿烂珍贵的多民族文化,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就来走进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
|
教师表演
分析引导 |
观看思考
思考回答 交流想法
|
|||||
新
授
内
容
|
初次聆听: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思考,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师:你心中的阿拉木汗是什么样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歌词中是怎么描写阿拉木汗的呢? 领读歌词
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阿拉木汗是怎样的一位女子? 共同观看 阿拉木汗简介
再次聆听:
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具有怎样的特点。
师:歌曲的风格活跃而风趣,让人听完忍不住跃跃欲试。带着这份憧憬与向往,我们一起去学唱歌谱。
学唱歌谱: 师:那么大家是否留意到,歌曲中出现哪些特别的节奏型呢? 追问:使得更加具有什么韵味? 生答 师:带着对异域风情的向往,我们来完整、连贯地唱一遍歌谱。
师:在这首歌曲中,维族人民只歌唱了阿拉木汗吗?
跟伴奏 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动听,你认为,除了阿拉木汗,维族人民还歌唱了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带上自信的笑容,演唱《阿拉木汗》
|
分析提问
分析提问
教师教唱
分析提问
分析提问
|
思考回答
学生模唱
思考回答 学生模仿
独立演唱 |
|||||
拓 展 提 升 |
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你们去参加维吾尔族最盛大的节日—古尔邦节,我们一起化身为当地的维族人民,用自己的方式来欢度佳节。 师: 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度过这一盛大的节日呢?
师: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离不开该民族的歌舞艺术,接下来老师想邀请首先我们来复习下手位, 托帽式 瞭望式
师:下面我们一起用歌声和乐器,化成美妙的音符。在每一乐句的休止符处,晃动你们手中的铃铛,举高一点, 跟伴奏尝试 小组合作 共同演绎
观看《大美新疆》视频,欣赏美丽画卷
|
教师引导
分析提问
|
分组表演
思考回答
|
|||||
小 结 |
师:万千年来,我们共同开拓 守望相助,这种荣辱与共凝结成天山南北处处人间胜景,愿同学继续保持文化一体的初心,未来在你们的时代,让更多的民歌唱响中国,唱响世界!
|
教师总结 |
|
|||||
反思 |
世上所有的教育手段都不如“自我教育”来得真切、实在、透彻、有效。总的来说,本次公开课真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情致胜,情感育人,。当然,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尤其是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有让更多的学生感受维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课后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手段继续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