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研修总结
2025-10-09
网站类目:工作室概况
崔敏霞名师工作室2024年度研修工作总结
2024年,崔敏霞名师工作室围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目标,精心规划并有序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工作室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等多种途径,为成员搭建了优质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有效推动了全体成员的专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研修任务。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修工作开展情况
本年度,工作室严格按照计划,扎实推进各项研修活动,形成了“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提升”的良性循环。
1. 目标明确,规划先行
年初(3月),工作室即制定了详实的年度研修计划,明确了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为核心的总目标。
组织成员制定个人年度发展目标,完善业务档案,为全年研修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聚焦课堂,深化实践
全年共组织课堂观摩与教学研讨活动4次,内容紧扣教学实际。
4月,聚焦高三二轮复习,观摩陈海萍老师《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探讨专题复习课样态;
5月,观摩陶刚琴、王紫芸老师新课,研讨“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教学”;
11月,开展精品单元教学设计展示与磨课研讨,有效提升了成员的课堂实践与教学设计能力。
3. 专家引领,拓宽视野
本年度共邀请6位省内外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为成员带来前沿理念与实用指导。
5月,邀请《生物学教学》主编张文华作《论文写作专题讲座》,精准指导论文写作;
6月,邀请陶维军、徐建老师,12月再次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内容涵盖教学研究、专业发展等多个维度,极大开阔了成员的教育视野。
4. 强化学习,提升素养
坚持“阅读促成长”,为成员定期发放人大复印资料等专业期刊,并鼓励每月完成1本专业书籍的学习。 7-8月暑期,组织成员开展集中理论学习与读书分享,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
成员通过文字记录阅读感悟,相互推荐好书,实现了共同进步。
5. 科研驱动,成果导向
工作室将教科研能力提升作为重点,9月组织成员交流个人课题研究进展,10月指导成员编写精品单元教学设计并积极撰写论文。通过系列化科研活动,有效提升了成员的教育科研意识与实践能力。
6. 交流辐射,共同提高
工作室注重内部交流与外部辐射相结合。年内多次召开成员座谈会、课题交流会,促进内部经验共享。12月,与江阴市其他名师工作室开展交流互动,扩大了工作室的影响力,也为成员提供了跨区域学习的机会。
二、主要成效与收获
1. 教师专业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系统研修,成员的教学设计、课堂驾驭、论文写作及课题研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多数成员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各级各类教学评比中崭露头角。
2. 研修成果丰硕
全年共形成精品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实践成果若干,成员撰写并发表(或获奖)教学论文多篇。积累了一批优质的教学资源与研修资料,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团队协作氛围浓厚
工作室通过集体研讨、结对帮扶等形式,形成了“互助共进、乐于分享”的良好氛围。
成员之间凝聚力增强,构建了一支有活力、有实力的优秀教师团队。
4. 示范辐射作用凸显
通过对外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工作室的研修模式与成果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有效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了区域内生物学科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存在问题与反思
1. 部分活动深度有待加强
个别教学研讨活动对问题的挖掘不够深入,未能充分触及教学本质;部分成员的科研课题研究进度不均衡。
2. 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不足
虽形成了一定的研修成果,但在成果的提炼、转化及推广应用方面力度尚显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
3. 成员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够
研修活动多以集体形式开展,对成员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关注不足,未能完全实现“因材施教”的精准培养。
四、未来改进方向
1. 深化研修内容,聚焦核心问题
后续将进一步聚焦教学与科研中的核心难点问题,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研修主题,开展深度研讨,推动问题解决。
2. 加强成果梳理,推动转化应用
建立成果梳理与推广机制,将优质教学设计、论文、案例等成果汇编成册或通过线上平台分享,扩大成果影响力。
3. 关注个体差异,提供精准帮扶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成员的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一对一”指导、专项培训等形式,助力每位成员实现最优发展。
4. 拓展交流渠道,增强辐射效能
继续加强与其他名师工作室、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引入更多优质资源,同时积极开展送教下乡、线上直播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范围。
2024年,崔敏霞名师工作室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工作室将继续秉持“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理念,不断优化研修模式,提升研修质量,力争在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科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