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敏霞名师工作室2025年研修计划
一、研修主题
深耕教材二次开发,精研概念教学落地
二、研修目标
1. 推动成员系统掌握教材二次开发策略,能结合学情与课标对教材进行调整、整合与拓展,形成“用教材教”的实践能力。
2. 构建“概念解构—情境创设—活动支撑—评价反馈”的概念教学范式,产出8-10个融合教材二次利用的优质概念教学案例。
3. 提炼可推广的研修成果,包括教材二次开发资源包与概念教学实施指南,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三、核心研修内容
(一)理论奠基与方法习得
1. 专题研修:邀请课标专家与教研骨干开展2次专题讲座,解读教材二次开发的内涵、流程(明确核心概念→收集资源→设计方案→反思调整)及概念教学的核心要义。
2. 文献研读:每季度精读1本相关专著(如《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围绕“不同版本教材概念呈现对比”“教材实验的二次创新”等主题开展线上研讨,每人撰写2篇读书笔记。
3. 案例剖析:收集15个省级优秀案例,重点分析其如何通过调整教材顺序、加工整合内容、添加现实素材等策略落实概念教学,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二)实践攻坚与成果生成
1. 教材二次开发工作坊:以“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的基本规律”等核心单元为载体,分组开展开发实践:
调整教材内容逻辑,解决概念衔接断点;
新教材实验设计,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活动;
补充前沿素材(如基因编辑技术)与生活案例,支撑概念建构。
2. 概念教学磨课研课:实行“备课—说课—试讲—评课”闭环机制,每月开展1次集中磨课,聚焦三大关键点:
如何解构单元核心概念层级;
如何创设真实情境激活教材资源;
何设计任务群深化概念理解。
3. 资源库建设:分类整理研修过程中形成的成果,构建动态资源库,包含教材解读手册、创新实验方案、概念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素材。
(三)成果提炼与辐射推广
1. 成果固化:指导成员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完成至少1项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发表2-3篇相关教学论文。
2. 示范展示:每学期举办1次区域级公开课活动,由核心成员展示教材二次利用与概念教学融合的典型课例,配套开展专题分享。
3. 帮扶交流:与3所周边学校建立合作,通过送教下乡、线上答疑等形式,分享资源包与实施经验,收集应用反馈并优化成果。
四、实施步骤
1. 筹备启动阶段(1-2月):制定详细计划与成员分工,完成需求调研并形成诊断报告,采购研修资料,搭建线上资源共享平台。
2. 深化实施阶段(3-10月):按计划开展理论研修、工作坊与磨课活动,每月召开进度会,每季度更新资源库,实时收集实践反馈并调整方案。
3. 总结推广阶段(11-12月):召开年度总结会,评选优秀成果;汇编教材二次开发与概念教学成果集,包含案例、资源包与实施指南;通过区域教研平台发布成果,扩大影响力。
五、保障措施
1. 专家支撑:组建由高校教授、省市教研员组成的专家智库,提供理论指导与成果评审支持。
2. 机制保障:建立“任务驱动+积分管理”制度,将参与度、成果质量与积分挂钩,作为评价依据。
3. 资源保障:配备录播设备与专用研修时间,结合江阴教师大教研,保障研修活动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