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掠影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同课异构活动
2025-10-10
网站类目:活动掠影
教师以 “为什么新冠疫情中要通过核酸检测判断是否感染?” 为核心情境,开篇播放 30 秒核酸检测流程短视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检测的‘核酸’是什么?它为什么能作为病毒存在的‘证据’?”,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这种生活化情境导入不仅贴合学生经历,还能快速激活学生的认知冲突,让课堂目标与现实需求紧密关联。
在教学内容处理上,教师
采用 “问题链 + 模型建构” 的方式突破难点。针对 “核酸的结构” 这一抽象知识点,她先让学生观察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实物模型),再发放核苷酸卡片(磷酸、五碳糖、碱基),让小组合作拼接 “DNA 单链”“RNA 单链”,并对比两者差异。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自主总结出 “DNA 含脱氧核糖、胸腺嘧啶,RNA 含核糖、尿嘧啶” 的核心区别,避免了传统课堂中 “教师讲、学生记” 的被动学习。此外,教师 A 还设计了 “核酸功能连连看” 游戏,将 “储存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合成” 等功能与具体实例(如亲子鉴定、病毒复制)匹配,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