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建构建构什么:基于知识分类的视角 2018-10-11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语文 资源类别:阅读分享 资源年级:高一 选用情况:学科网已选用 资源内容:专题学习

语言建构建构什么:基于知识分类的视角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内容提要  语言建构和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心,也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语言建构和运用也是语文课程的独担之任,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传承和理解都必须依赖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才能实现。语言建构到底应该建构什么,即建构哪些层次的内容,新修订的课标仅作了大体的方向上的规定。详细的操作细则还没有界定清楚,一线教学实践仍然无章可循。我们认为,语言建构和运用内在地包涵三个不可分割的层次,即语言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建构和运用。然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该建构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怎样或者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建构,(本文暂不涉及语言的运用)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予以尝试性地探索解决。本文从知识分类的视角,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教学为例,试述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建构问题。

关键词  语言建构  知识分类  课堂教学

一、新修订课标对语言积累与建构的表述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对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这样表述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1]

课程目标中进一步解释为:[2]

1.语言积累与建构。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理解、探索、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2.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进行交流;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

3.语言梳理与整合。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一)里表述为使学生养成巩固和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增强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思维能力

并把学习目标和内容分解如下:[3]

1.通过在文本的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2.在解读文言文实词词义和古今语言的比较中,树立语言文字发展的观念,并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和贯通。

3.通过对古今汉语多义词词义关系的梳理,总结和认识引申规律,自觉丰富词汇。

4.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有汉语特点的成语和典故,观察其特殊的表达作用,建构有关方面的知识。

5.在自主修改病句的过程中,分析、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和虚词的作用,印证初中学过的语法规律。在文学作品中,观察句子语序的变化,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6.通过自己写作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

学业质量标准中对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了这样的表述有探索语言运用规律的兴趣,能主动收集、整理、探究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能发现所学的语言文字作品中的各类联系,对学过的重要作品和具有典型性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加深自己对语言文字作品的理解和领悟。在整理过程中,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综合上面新修订的课标所述,所谓的语言的积累和建构(关于运用本文暂不涉及)主要积累和建构(1)语言知识,包括词义、语法、修辞、逻辑、体裁、名著和文学常识等;(2)语用规律,即根据语境、对象和语体特点,文明得体地表达、交流和沟通;(3)态度和策略,即自觉、主动、有效地积累和建构。

二、知识的性质与分类

1.知识的定义与本质

关于什么是知识,我们采用皮连生教授的说法,他认为知识有广狭之分,广义知识是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4]

2.知识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和不同目的可以把广义知识划分为多种类型。[5]

1)信息加工心理学分知识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前一类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这类知识也就是狭义的知识,后一类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2)美籍匈牙利哲学家波兰尼则分知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前者也称明言知识,是能用语言文字(包括数学公式、图表)等诸种符号表达的知识;后者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实际上,陈述性知识也就是显性知识,是个体能够意识到并能用言语表达的;程序性知识中有些是个体完全不能意识和用言语表达的,也就是默会知识。

3)奥苏伯尔的机械知识和有意义知识。

4R·M·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6]

加涅从学习结果的角度分知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认知策略是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为的性能;言语信息可理解为陈述性知识;人们习得的情感领域的技能就是态度。

5)石中英的本土知识[7]

石中英教授认为本土知识是由本土人民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自主生产、享用和传播的知识体系,与本土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历史密不可分,是本土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是……本土人民实现独立自主和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和力量源泉。他认为本土知识具有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是一种整体性知识,是一种被压迫知识,是一种授权的知识等关键特征。

3.知识分类的意义

语言作为一种基础和重要的知识,其积累与建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分清知识的类别和层次。从上述的分类中,我们把语言知识概括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态度。基于这四种知识类型,再来指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积累和建构,才能切实涵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就以《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为例,简述语言的积累和建构。

三、语言的积累与建构

1.文本涉及的陈述性知识

即可以用言语符号表征的知识,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是理解文本的基础和前提。陈述性知识可以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积累、整理,再相互交流。

《红楼梦》可谓我国古典文化文学知识的集大成,本文所涉及的包括建筑、礼仪、医药、诗词、对联等各类知识,即就语言知识来说,可以指导学生积累和建构以下知识。

1)词语词义知识

敕造宁国府敕造书赐荣国公贾源书赐等词语就显示了贾府富贵的根源。而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坐褥半旧又暗示了豪门贵族的气象;如是崭新,则意味着暴发户;若是陈旧,又意味着破落户,而半旧则说明贾府由盛转衰,在走下坡路,此词内蕴丰富,值得玩味。再如,行为偏僻性乖张偏僻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怜皆古今异义词,同样的还有如形容尚小形容风流态度风流等等,显出语言嬗变的痕迹,需放到当时的语境中去考察其含义。其他如老嬷嬷”“教引嬷嬷”“一射之地”“请安等等属于古代的专有名词,现在已经不用,但如不知其义就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2)关于作者、作品、文体等的文学知识

如关于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及创作,关于本书创作的背景,关于《红楼梦》这部书的版本和流传,关于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和人物关系和活动轨迹,关于人物活动的环境,关于选文的前后语境,关于古代章回体小说的体裁知识等。

3)文化知识

文本中出现的建筑、医药、礼仪、诗词、对联等知识。

2.文本的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运用规则办事的知识,它是用来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即文本是怎样写出来的。

就本文来说,可以积累和建构作者曹雪芹是怎样选材的,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三言二拍》及其他古代小说相比,曹雪芹选材的特点是什么;他是怎样讲故事的,从谁的视角,按什么顺序,以什么作为线索,情节的安排包括铺垫照应,怎样安排人物出场,如何处理主次、先后、详略、虚实……

文章中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的,这与其他古代章回体小说塑造人物有何联系与区别?与其他文言短篇小说有何联系与区别,从中可以发现什么演变的轨迹?

文章是怎样运用语言的,体现出从文言向白话怎样的转变过程?

文章是怎样点染环境的?与其他小说写景的联系与区别?

程序性知识的另一个含义是文本解读的程序,就本文来说,先解题,林黛玉进贾府是个主谓短语,此短语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以此入手梳理线索和情节则可纲举目张。其次可浏览文章抓其他的主要人物,则可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细读文章,抓环境描写和主旨表现,乃至语言艺术的鉴赏,就水到渠成了。

综上,积累和建构了这些程序性知识,再经过内化和结构化,就可形成古代小说解读的图式,为化个为类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3.策略性知识

作为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一种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即采用何种策略完成任务。就积累和建构语言来说,可以指导学生掌握(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4)元认知也叫反省认知策略。

掌握情节和主要事件,可以使用复述策略,如复述林黛玉进贾府先后见了哪些人,哪些是重点出场的,哪些是一笔带过的,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等等。

对于人物服饰的描写理解起来较困难,例如写王熙凤的服饰,就可以采用精加工策略来理解。指导学生找出并总结描写王熙凤服饰偏旁的词语,如金字旁,玉字旁,绞丝旁……找出表示王熙凤服饰色彩和纹饰的词语,表示质地、图案和款式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学生可以总结出王熙凤在贾府的至尊地位和极端受宠。

本文人物众多,人物间关系复杂,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此时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组织策略。如指导学生画人物关系图,或者思维导图。把碎片化的零散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结构化,并建构到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这就是深度学习。

学生在积累和建构语言知识时,需要时刻关注并监控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元认知(反省认知)策略。如是否心无旁骛,在完成不同的积累和建构任务时,使用的策略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是否与同学或老师主动交流沟通。

4.态度

所有的学习都是以动机、兴趣和态度为基础和前提的,语言的积累和建构也不例外。在积累和建构语言过程中,更要指导学生自觉主动积累较强的动机和兴趣,正确的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文章有一些知识属于石中英所说的本土知识,如拜见、请安、分尊卑、长幼、宾主等等;还有一些是属于隐性知识或默会知识,如林黛玉在家中养成的饭后过一时吃茶与贾府饭后即漱口吃茶的规矩等等。

四、结语

“语言建构和运用”暗含的是语言的积累、梳理、建构和运用,这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在指导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建构语言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知识分类,细分语言知识的类别,分类建构,以内化和结构化知识,形成语文素养,这是深度学习的要求,也是即将颁行的新课标的旨归。这需要我们努力践行,也值得我们努力践行。

参考文献:

1][2][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M.北京: 2016.

4[5]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9091.

[6] 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348.

 [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27.

  • 阅读(302)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