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绿植园地中的生命教育
摘要:种植花草自古以来就有陶冶性情的作用。在班级中开辟出一片绿植园地,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对绿植的照料、欣赏、记录与感悟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最终达到提升生命意识的效果。
关键词:绿植园地 初中学生 生命教育
近年来,校园欺凌、抑郁自杀等学生问题给学校教育敲响了预警钟声。一些令人心痛的事件反映了部分青春期学生在生命意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充分发挥班主任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是必要和迫切的。班主任在教室中开辟出一片绿植园地,引导学生在亲自照料绿植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美好和趣味,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悟中学、在分享中学,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最终达到提升生命的效果。
一、各色花草总相宜——欣赏自己,尊重他人
1.在绿植园地的选址中思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在准备阶段,学生可以带一盆属于自己的绿植到教室美化环境。每个学生都是绿植的责任人,要负责安排好植物的培育工作,独立完成从摆放、浇水、施肥、修剪、观察记录等一系列工作。当40多名学生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绿植带来教室后,诸多矛盾随之而来。因为每个人都希望照顾好自己的植物,都希望占据阳光最充足、空气最流通、位置最醒目的地方,但教室的空间却是有限的。如下问题接踵而至:“我该把我的植物放在哪里呢?”“他的植物叶片太大了,遮着我植物的光了!”“我不想放在卫生角,你把位置挪一挪让让我吧!”……这些问题表面上是绿植的摆放问题,而给学生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则是:身处同一个社会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处理个体和他人的关系?由此,班主任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
本着尊重和理解两大原则,学生在充分讨论过后得到了以下共识:
(1)个体与他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每株绿植都有享受窗边待遇的权利。在保证自己绿植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学生据此制定了绿植轮换制度,确保每株植物每周都能享受到窗边的最佳位置。
(2)关心他人,同情弱小。有些植物长势喜人,有些绿植还处在萌芽状态。面对这些相对弱势的绿植,学生一致决定将周末两天的窗边最佳位置留给它们。尊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在个体能力范围内帮助弱小他人,也是生命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
(3)个体要遵从集体的规范。个体的张扬于他人而言,有时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如薄荷,雏菊等太过醒目、气味太重的植物容易影响上课时同学的注意力,给整个集体或多或少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需要安放在室外合适的位置。
在选定绿植摆放位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由物及人,通过沟通和交流解决矛盾。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为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爱心、守公德、负责任的社会成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欣赏绿植的过程中收获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
为了避免绿萝、吊兰、仙人球等常见绿植占据“半壁江山”的情况,班主任可以事先用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孩子一些提示:花店里精心展示的花草是绿植,超市生鲜区贩卖的蔬菜是绿植,路边角落自成风景的草木也是绿植……虽然生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
有的绿植具有观赏价值,有的绿植具有食用价值,有的绿植具有净化空气的价值……如同绿植一般,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巨大的,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差异、家庭的差异、信仰的差异……但是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学生需要学会认识自己,也要学会欣赏他人。培养自我认同的能力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面对并认真解答的问题。能否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能否接纳自我、培养良好的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级显眼的位置,给每株绿植制定一张“夸夸贴”。所谓“夸夸贴”,有两“夸”。一是“夸”绿植,说一说绿植的优点;二是“夸”绿植负责人,说一说你眼里绿植小主人的优点有哪些。以某个学生给“薄荷”写的夸夸贴为例:
“薄荷”夸夸贴 |
||||||
夸夸绿植 |
气味清新 |
可以泡茶 |
生命力旺盛,经常浇水就能养活 |
可水培,可土培, 水培很干净 |
叶片椭圆形,有小锯齿形状,但不扎人,很温柔。 |
…… |
夸夸责任人 刘依诗 |
写字好看的萌妹子 |
说话声音很好听,很温柔 |
乐于助人,把橡皮擦切开,借了我一半。 |
作文写得很好 |
…… |
…… |
在表格中可以发现,在学生在填写“夸夸贴”的过程中,观察生活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关注和鼓励,面对正面导向的“夸夸贴”,学生可以把注意力聚焦到自身优点上,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班主任的参与也至关重要。罗森塔尔效应指出,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期望会传递给被期望的学生并产生鼓励效应,使其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班主任可以经常在夸夸贴写上最近学生进步的地方,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成长。一个自尊、自爱、自信的学生才能从心底发散出对生命的珍视。
二、绿植成长勤照料——珍爱生命,学会负责
1.在《植物每周成长记录表》中体会生命的坚强与脆弱
植物的养护并非是一件易事。很多学生缺少植物相关的经验,也没有考虑过植物习性。植物的生长规律和习性不同,有的需干燥,水分过多会烂根;有的喜阴只能散光照射;有些喜阳需阳光充足;有的喜潮,要保持水分充足。有些学生参与度较低,会觉得仅仅是一盆绿植,死了就丢掉,重新买就可以了。这其实正是让学生观察生命的好机会。为了让绿植得到学生的关注,让学生用心去观察生命的变化,班主任可以采用填写《植物每周成长记录表》的方式,期末再根据植物的状态评选“最佳小园丁”,激励学生多参与,多付出,多负责。
《植物每周成长纪律表》能够反映绿植的生命状态,引发学思考。例如:有学生栽培的一株“金枝玉叶”,在冬天时叶子全都掉光了,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干。就当这个学生失望难过之际,以为自己照料的植物生命就此结束。谁知来年春天,金枝玉叶又悄悄爆出了新芽。历时三个月的等待,学生看到自己亲自照料的生命“死而复生”后又厚积薄发,在喜悦之余,内心中自然而然被“坚韧”、“顽强”、“不放弃”等信念打动。当然,生命也并不是都能出现这样的奇迹,生命也是脆弱的。有些孩子照料的绿植就不幸夭折,面对其他生机勃勃的绿植,他们内心难免失落遗憾。为了让学生正视“生命会死亡”这个问题,我没有同意让他们重新带来自己绿植的替代品。死亡这个话题其实一直是被国人所忌讳的。生命教育中的死亡教育,必须让学生明白,正因为有了死亡,才使得在世的生命变得有限。正因为生命有限,所以生命才珍贵,才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植物每周成长纪律表》还能展示学生照料绿植的成果,作品具有保存的价值。学生不定期地翻阅自己的记录表,会体会到照料绿植的不易,能从绿植的成长中收获关于生命坚强与脆弱带给人成长的意义。
2.在劳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珍贵,学会为生命负责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实行)》,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绝对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班级中的绿植园地就是留给学生的一片劳动自留地。在这里,学生们自己浇水、施肥、除草、移栽、收获。照料绿植并不容易,泥土会弄脏班级的包干区,轮换制度需要经常换位置,长势太盛的绿植需要修剪,浇水淋湿的地面要及时清理……无形中都在增加班级生活的劳动量。
悉心照料植物的学生,其实能从劳动中收获很多。例如:有个从家里厨房带来小葱培育的学生,惊奇地发现,小葱剪掉一截后,会长出新的一截来。这是从来不做饭的他所不知道的。等小葱新的一截长出来,需要较长的等待,而且每次收获也仅有小小的一把。为了充分发挥小葱的价值,也让自己的劳动也更有意义,他主动把小葱送进了学校食堂。这份心意是非常可贵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于他而言原本可能只是书上古人的一句话,但他经历劳动和等待之后,对珍惜粮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葱的培育尚且来之不易,更何况是其他粮食呢?
又如:有株绿萝叶子大面积泛黄,学生每日为其施肥,却黄得越来越快。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他自己主动去查阅的相关资料,排除了“光照过少”、“烂根”、“虫害”等八种导致绿萝泛黄的原因之后,他发现原来是自己施肥太多,是自己的溺爱把绿萝“惯坏”了,而后及时修正。谁又能想到,这个以前遇事不求甚解的学生如今愿意为了绿萝的生命负责而去主动钻研呢?
这些收获全是学生的劳动所得,从“一无所知”到“绿植能手”,从“浪费者”到“光盘者”,这些劳动让学生更加珍视平凡的生命。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万物有灵。通过劳动和付出,让生命的分量在学生心里越来越重,也让学生在劳动中承担起为生命应负的责任。
三、绿意向阳正生长——积极生活,追寻价值
1.总结交流:开展《生命里的阳光》主题班会
除了在照料绿植的过程中去感受生命,阶段性地总结与交流也是必要的。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生不同的个性会导致其观察和看待问题的角度迥然不同。以班会课的形式分享绿植园地中的成长经验,可以让学生在聆听他人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认知、学习同伴的经验、发展全面、自由的个性。
而对于班主任而言,通过观察学生上课参与讨论问题的情况也是了解学生状态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学生绿植培育的情况,我设计了《生命里的阳光》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思路如下:
《生命里的阳光》主题班会
(1)课前准备:播放歌曲《怒放的生命》
(2)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是绿植的阳光”——以图片形式展示绿植的成长,请学生谈谈照料绿植的感受。
活动二:“我生命里的阳光”——请家长代表、老师代表谈谈自己“为了孩子”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接着请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那些照料、关心自己的人(父母、老师、朋友……)。
活动三:“庇护着我们的阳光”——播放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视频、展示抗洪救灾的一线解放军事迹、讲述云南边界缉毒警察的故事。
活动四:“做绽放光芒的小太阳”——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班级、社会、国家中自己的责任,以实际行动创造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活动反思
总体而言,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班会中。活动前播放音乐有助于烘托气氛,生动活跃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和体会也能在听歌曲、看视频、谈感受的过程中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呼应“生命”这个主题。
2. 读与思考:探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生命教育其实不仅仅体现在在学生课后照顾绿植的实践中,它还有机地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中。人文性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如部编版八上语文教材的推荐名著《昆虫记》,就给学生展现了一个神奇有趣的自然世界。教室中的绿植园地有学生精心照料的花草,《昆虫记》里有法布尔构建的荒石园。二者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法布尔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科学态度,在他笔下生动形象的昆虫世界中得到体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
部编版语文教材给学生推荐了很多关于探究生命伦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书籍。语文课主要通过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心灵。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为了革命事业的奋斗和牺牲,证明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为了伟大的事业而献身。《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之路九九八十一难证明了取经的意义在于经历磨难,方能修成正果。《红星照耀中国》中那过雪山、走草地的漫漫长征路证明了个体的生命只有融入集体才能谱写历史,带来光明。阅读能让学生的心灵世界更加丰富,在文学作品的世界中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生命状态,感受生命的悲欢离合。对生命的理解也不会只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中,生命的格局也会随着阅读与思考被打开、被扩充。
生命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丰富而广阔,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对于新时代的班主任而言,是任重而道远的。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如何选择和利用生命教育的教学资源,如何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都需要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正如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指出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个生命唤醒另一个生命,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努力做一个具有生命情怀的老师,才能启迪、温暖、滋润学生的生命。让生命诗意地存在于教学中,多一些绿意,多一些阳光,阴暗和悲剧的角落终会一点点消失。
参考文献:
1. 杨丽;以班级绿植养护为问题导向的德育实践[J];教育观察;2019年25期
栏目:热点关注
作者:潘孙栎
学校:江阴高新区实验中学
职称:中学二级
地址:江苏省江阴高新区山观西苑二村9栋505室
电话:15061772836
QQ;512356886
邮编: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