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化学育好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023-10-02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   路跃兰

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广大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也必须深刻理解“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心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站在教学一线的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学有优教”呢?《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给我提供了一些答案。

通过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学习,不断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教学思路,其实也是通过化学教学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从而要学化学、会学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

一、合理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

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比如《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课,单纯讲计算依据、计算步骤、计算类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肯定不会高。如果我们想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算,再组织学习怎么算,然后讨论、例举“计算”对生产、生活、生命的作用,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境导入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时遇到的问题:

(1)反应结束了,但氧气还未收集满,什么原因?怎么办?

(2)氧气已经收集满了,但反应还在继续,什么原因?怎么办?

 

倾听,场景再现。

 

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

从学生熟悉的实验情境导入,凸显化学实验的节约原则,从而引出“计算”。

环节一:找依据

 

Q1: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哪些信息呢?

aA + bB == cC + dD 为例,(相对原子质量为MAMBMCMD),如何表示mA : mB : mC : mD

 

回忆、回答。

 

用公式表示。

知道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依据是各物质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的比。

 

 

 

 

 

 

环节二:定方法

 

 

 

例题分析(见课本)

 

模仿例题解题:

Q2:要制取0.16g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多少g高锰酸钾?

 

Q3: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哪些步骤?

大家来找茬:

 

Q4:加热分解3.16g高锰酸钾理论上能收集到两瓶氧气吗?

阅读课本例题,了解解题步骤。

 

规范格式。

 

设、写、标、列、解、答。

 

找错误,

 

分析、解题

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特别注意每一步的规范。并通过“大家来找茬”进一步加强规范意识。

  

 

   知道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只能代入“质量”只能计算质量,若要求体积先求质量。

 

 

 

 

 

 

环节三:会应用

 

 

 

过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不仅应用在实验中,也利用在工业中;

Q5: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提问:能计算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吗?

 

过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还利用在生活中;

Q6: 已知过氧化钙(Ca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和氧气。现称取40g样品加入到足量水中,生成6.4g氧气。计算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

提问:能计算样品的纯度吗?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决工业生产问题。

 

利用化学方程式或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决生活问题。

 

了解“纯度”

知道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业中的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

 

知道已知一种物质的质量可求多种物质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知道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

  

知道应该代入纯净物的质量直接计算

 

 

总结归纳

 

 

 

小结:本节课内容。

 

过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其他应用(举例)。

寄语:“精打细算”,让化学使世界更精彩!

分享收获。

 

了解、认识

 

进一步强化计算意识。

了解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广泛应用,凸显学科价值,知道生活需要“精打细算”。

 

 

 

二、大力开展素养导向教学,有效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模、解释,应用和拓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比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我们可以按照如下的教学设计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的

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吃皮蛋常常蘸少量的食醋。

引出问题:为什么?

思考、讨论

通过生活常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寻根源:

Q1:皮蛋中含哪种碱呢?

分析碱和碱的构成

 

 

认识酸和碱的构成。

猜想酸和碱之间可能发生的变化。

知道可通过检验反应物的减少来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

辩反应:

Q2: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反应?

演示实验:

(1)向碱溶液中逐滴滴加酸;(2)向碱溶液中先滴加指示剂,再逐滴滴加酸。

1.观察现象

2.分析溶液的酸碱性变化

3.书写化学方程式

1.了解指示剂的作用

2.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

 

辩反应:

Q3:氢氧化钠(碱)和稀盐酸(酸)反应,生成了什么?

1.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介绍中和反应的定义。

3.引出盐的概念。

1.模仿书写化学方程式。

2. 知道中和反应的定义

学会由个别知识分析一类知识,并归纳总结一般原理。

辩反应:

Q4:找出中和反应里实际参加反应的粒子?

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知道中和反应的实质

知道H+ OH- 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辩反应:

Q5: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提出问题

1.思考已学知识。

2.讨论:举反例

3.得出结论

4.练习

进一步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体验从宏观到微观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知应用:

农业方面

介绍酸性土壤的由来和改良方法。

1.选择最合适的改良试剂,知道其原理

2.书写化学方程式

了解中和反应在农业上的实际应用,掌握其原理。

知应用:

工业方面

介绍酸性废水或碱性废水的处理方法。

1.选择最合适的改良试剂,知道其原理

2.书写化学方程式

了解中和反应在工业上的实际应用,掌握其原理。

知应用:

医药方面

介绍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1.选择最合适的改良试剂,知道其原理

2.书写化学方程式

了解中和反应在医药上的实际应用,掌握其原理。

知应用:

日常生活方面

介绍日常生活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

知道利用中和反应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方法和原理。

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掌握其原理。

课堂小结

板书知识框架图: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和应用

讨论、回答

进一步增长学习能力

课堂反馈

评价

学习收获交流

小结学习收获

寄语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激发学习动力

 

三、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核心素养教育时代的教师须从高处俯瞰学科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变关注 “零碎知识点”为关注 “大单元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以学习为中心,依据课标,基于素养,让学科、教材、教师、社会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大单元设计按照认知螺旋上升的规律不断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里获得的知识结构,只不过是一种经过学生主观改造后的知识结构, 它是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初中化学 12 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从开始的基本实验技能到生命物质的空气和水,体现了从学生已经经验作为学常见物质和现象达到本质性的理解,然后由浅入深加入了金属、酸碱盐这些常见元素化合物的丰富逐渐地形成了初中化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在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更复杂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

钠及其化合物在初三化学教材中只涉及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但与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的知识却是考试热点,特别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产、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科技、化学与实验等方面都有涉及。在中考复习阶段,我想可以以“钠”为线索,将钠及其化合物有关的知识进行了一次整合复习,通过梳理知识、构建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注重德育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学生“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信念。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的

课前准备

 

准备4个科普阅读练习题:

1.钠元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