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萍执教公开课《正比例的意义》 2024-09-20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周庄倪家巷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0000-00-00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综合等能力。

2.学生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

3. 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活动

一、认识变量

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数青蛙的儿歌吗?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问:刚才的儿歌中,有哪些量在发生着变化?

生:青蛙的只数、嘴巴的张数、眼睛的只数、腿的条数

2、指出:我们把这些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板书:变量)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要从研究变量开始。
3、找一找:你也能找出会变化的量吗?(课件)
指出:那这些不变的量也有一个名称,叫常量,

二、体会“相关联”

1、认识相关联

问:观察表1,这里有没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变量呢?说说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生:这里吃的千克数和还剩的千克数都是变量,吃的千克数越多,剩下的越少……

指出:也就是剩下的千克数随着吃的千克数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可以说“相关联的”(板书:相关联)

追问:说说为什么剩下的千克课数和吃的千克数是相关联的?

3、辨析相关联

出示图2—图4,小组讨论:(1)各组图表有一组相关联的变量吗?

2)如果有,两个量是怎么变化的?

6、辨一辨:

小结:当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可以说,它们是一组相关联的的量。那在变化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找到始终不变的量呢?我们试着来找找看。

三、探究正比例的意义。

1、初步认识正比例的意义

引导:回到前面观察的图2

时间/

2

4

6

8

10

12

……

数量/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

出示:表2:小玲用计算机打字的个数和所用时间如下表:

 

问:时间和数量这一组相关联的变量在变化过程中,什么始终不变呢?

1)找几组算一算。50表示什么?

2)你能用一个数量关系表示这样的规律?板书:

说明:这里的式子表示打字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打字时间与数量的关系,所以每分钟打字个数不变可以说每分钟打字个数一定(板书:一定)

指出:同学们,像这样,时间和数量是相关联的量,同时满足时间和数量的比值一定时,我们就可以说时间和数量成正比例,时间和数量是正比例的的两种变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正比例的意义(板书:正比例的意义

追问:为什么说时间和数量成正比例?同桌互相说一说。

2. 观察比较 归纳概念

1)过渡:看来同学们对正比例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会像黑板上这样,对以下四张表格中的变量进行判断吗?

2)出示;表3:下面是小林家去年上半年每月用电量情况

月份

1

2

3

4

5

6

……

用电量/千瓦时

120

130

110

120

130

150

……

电费/

60

65

55

60

65

75

……

4: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时间/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480

……

5:一辆摩托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时间/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50

100

120

160

210

240

……

1:妈妈买了25千克大米

已吃的千克数

5

8

10

20

23

24.5

还剩的千克数

20

17

15

5

2

0.5

 

3)小组合作:

1)想一想、算一算:以上每组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说一说:组内用“因为……所以……”句式互相交流。

4)交流:交流4次

2、比一比:为什么同样的时间和路程,一个成正比例另一个不成呢?

3、再比较:比较这些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内讨论

1)生:它们都是两个相关联的变量,它们的比值都是一定的

2)生:它们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小结: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看一看这两个变量是否相关联,算一算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5、抽象概括,建立模型

像这样比值一定的式子,写得完吗?如果用字母x和 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板书:

 三.判断应用:深化正比例的意义。

1、判断正方形边长和周长是否成正比例

 

正方形边长(cm)

1

2

3

4

正方形周长(cm)

4

8

12

16

判断,说理

3、正方形纸的边长和纸张厚度

正方形边长

60

30

20

15

纸张厚度

0.1

0.1

0.1

0.1

 

四.反思:建构正比例的意义

1. 今天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你想说些什么呢?

2. 质疑。

3. 延伸: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正比例的意义,当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时,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关系,既然有正比例那肯定还有反比例,怎样的两个量会成反比例呢?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进一步研究。

五、课堂练习

1、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吗?

先判断
再比较:比较这些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概括正比例关系

如果分别用X和Y表示这两个变量,K表示商,正比例关系又可以如何表示呢?
书上练一练(每人选一题和同桌说一说)

三、总结延生

今天学了了什么?

那既然有正比例肯定还有反比例,怎样的两个量会成反比例呢?课后自己可以去自学反比例。



教学反思:

一、课堂作业设计回顾

在本次“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中,课堂作业部分旨在通过实际练习和判断活动,加深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作业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基础判断题:通过提供几组变量数据表格,要求学生判断这些变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这些表格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情境,如打字时间与打字数量、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等,旨在考察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直接识别能力。

对比分析题:设计了一些需要对比分析的题目,如比较两辆不同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其中一辆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成正比例,而另一辆不成正比例。这类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核心特征,即两个变量的比值是否保持不变。

综合应用题:如判断正方形边长与周长是否成正比例,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将正比例的概念应用到几何领域,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二、课堂作业实施情况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作业练习,并尝试通过计算比值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然而,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理解深度不足:部分学生在判断变量是否成正比例时,仅停留在表面数据的比较上,未能深入理解比值恒定是正比例关系的核心。

应用能力有限:对于综合应用题,如正方形边长与周长的关系,一些学生虽然能够计算出周长随边长变化的数值,但未能准确判断它们之间是否成正比例,反映出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小组合作效率不一: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能够高效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但也有小组存在分工不明确、讨论不深入等问题,影响了整体学习效率。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应提前进行小组划分和角色分配,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责任人。同时,加强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促进资源共享和思维碰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