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主备人:王子琳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能准确划分文章结构。学习并赏析文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手法描写的写作技巧。
2.通过反复朗读,掌握重音、停连等朗读技巧,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
3.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用心感受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有更深的认知。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自然而然地抒发对春天的深切喜爱和赞美,并感悟其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2.将本课所学的写作技巧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完成从“赏析”到“创作”的跨越。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2.检查预习,抽读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
涨 zhǎng 散 sǎn 窠kē 撑chēng 应和yìng hè 薄báo
酝酿 yùn niàng 蓑suō 笠lì 晕yùn 抖擞sǒu 嘹亮 liáo
趟tàng 宛wǎn
3.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设计意图】学生小学学过《匆匆》等篇目,他们对朱自清并不陌生,通过此环节,唤起学生对朱自清的回忆。
二、大声朗读,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1.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文章图景概括可以分解为
“主景表述法”,也就是中间五段的主要景物分别是什么——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在确定主景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一段写到了哪些景与人?或者,学生回答之后,追问这一段写到了哪些景与人?】
“动态情感法”,也就是作者着重关注到了赋予了主景怎样的人格特点——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人迎春。
【示例:(1)春草图(草报春),写小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从数量上写春草,宣告了春天已经到来。(2)春花图(花争春),写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由春花联想到秋实。“不让”一语点出了春花争艳的特征。有了这个“不让”,“赶趟儿”才有了前提,而“赶趟儿”也进一步丰富了“不让”的内涵:春花竞放,百花争艳。 (3)春风图,描绘了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作者用鸟声的清脆婉转、笛声的嘹亮悦耳跟清风流水应和,让有声之物托出空灵春风的音乐美。(4)春雨图,抓住春雨的特点:细密和轻盈。(5)迎春图,写了春天,人们活力朝气与欢乐。】
2.梳理文章层次。
刚才同学们梳理了几幅画面,那么文章的开头结尾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课文结构划分:“盼春——绘春——赞春”或者“盼春——绘春——迎春——赞春”
8-10段表现了春的“新、美、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三、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春日图景,并根据提示,将下图补充完整。
第二课时
课文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日图景。选择一幅“图景”,在想象中感受画面美,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一、形象感受
读一读课文第3段中描绘“春草图”的语段,调动多种感官展开想象,丰富画面,加深理解。
我仿佛看到了小草从泥土中偷偷探出头来,伸伸懒腰,向春天问好、它们沾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光;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仿佛触摸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朗读实践
△重音
(1)结合p18内容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学生默读圈画,做简要批注,并自我朗读。读出“重音”,“是通过强化某些内容,突出表达某些情感”。
(2)[确定重音]自由朗读以下语段,根据你的想象和情感体验,用“·”在语段中标出重音。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知识卡片】
重音,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的音。一般用“·”标示在词语下面。
小结: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设置重音?
①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般短句中,谓语读得重一些。)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应重读。)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定语比中心词要稍重些。)
②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朗读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是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涵意。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例如: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别人都不知道)
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不要以为我不知道)
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别人不会)
③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
例如: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无论……都”这个连词重读,表明这种喜欢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更是”强调夏天的雨别有一番风情。)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从三方面,表现了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停连
1.停连:指朗读时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无论停顿还是连接,都不是任意的,要与文章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在朗读时,为了能读出更加优美的声韵节奏感,我们还要注意朗读的停顿与连读
P18: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停连]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标明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2.什么时候需要停连?
停连有时是朗读者为调节气息的需要,有时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有时是朗读者为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有时为了满足听者思考、理解和接受也是需要停连的。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设计理由:重读“盼望”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在静静地等待春天来临;重读“来”和“近”是为了表现当春天真的来临时,作者内心的激动、惊喜。在“来了”“近了”前面停顿,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春天来临是有一个过程的。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设计理由:“东风来了”要连读,不应该停顿,这样更能体现出作者内心激动的心情。
重音和停连的设计可以有所不同,设计是建立在读者对文本的情感把握之上。
三、[读好重停连]怎样读好重停连,能够更好地传达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阅读“知识卡片”。仿照示例,从文中另选一句进行设计。
【知识卡片】
重音在朗读时有不问的读法:①提高音量,重音重读;②拖长音节,重音延读;③虚实结合,重音轻读;④一字一顿,重音顿读
【示例】
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设计:“偷偷地”,重音轻读,让人仿佛看见小草悄悄地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的情景,葱人喜爱:“嫩嫩的”“绿绿的”,重音延读,表现出小草的鲜嫩清新,可爱动人,让人心生欢喜。
“一大片一大片”连读,强调小草的繁茂。“满”重读,强调数量之多。
(4)小组合作:另选一幅你喜欢的“图景”,调动多种感官,想象画面,设计朗读方案并加以演绎。
“以声绘景”美读展示评价量表 |
||
评价维度 |
评价标准 |
得分 |
读音 |
准确且清晰 |
10 |
流利程度 |
表达流利顺畅 |
10 |
重音 |
准确传递出画面的特点及表达情感 |
30 |
停连 |
准确传递出画面的特点及表达情感 |
30 |
情感 |
契合画面内容,情感充沛 |
20 |
(5)小组展示
一、结合体验,描绘菁园之景
朱自清的《春》让我们心中荡漾着浓浓的春意,充盈着奋进的激情。他笔下的春天是新的、美的、有力量的。请同学们仿照文中五幅图中的其中一幅图的写作特色,抓住独有的景物,用你优美的笔触表达你对夏日菁园一景的独特体会。
要求:(1)多方位寻觅并发现夏日菁园景致的独特;
(2)多角度观察事物;
(3)善用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