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宇宙孤独与浪漫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导入
《流浪地球》再上银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今天我们将一起读刘慈欣的另一部作品——《带上她的眼睛》。如果将这部作品改编成电影,需要我们设计海报,怎样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呢?
二、教学过程
(一)定格一个画面
1.最吸引人眼球的应该是那副画面。这幅图,表现了故事的哪些情节?
预设:
这是从文章第几段提取出来的画面呢?
(1)第2小节 初次见面——文章第2段主任将小姑娘介绍给“我”的情节
(2)第15小节 “她让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这是“我”带上她的眼睛一起亲近,拥抱大自然的情节
(3)第27小节 “她在大屏幕上,还在那个封闭的控制舱中,穿着那件‘太空服’”——这是分别后“我”再一次从大屏幕凝视它的情节
(2)第46小节 常常挂念着与“她”短暂相处的时光——这是分别后的挂念
过渡:我们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去想象这些画面。小说就像在编织,一个特定的画面需要来来回回地在其中行走,这种反复才能凸显故事的张力。
其实还有一个情节是大家忽略掉的,你能发现吗?
(PPT屏显)
·当这种变化发展到让我觉察出来时,我又想起了她。(25小节)
·那支漂浮的铅笔又在我的眼前出现了,同壁画叠印在一起,我又听到了她的声音:“我怕封闭……”一道闪电在我的脑海里出现。(26小节)
·她在大屏幕上,还在那个封闭的控制舱中,穿着那件“太空服”,画面凝固着,是以前录下来的。(27小节)
请你看一看这三段文字,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预设:“又”“又”“又”“还”这几个副词,因为这次会面,我一次又一次地牵挂着她。原来情节之间也有线索勾连。
小结:我们会发现这几个画面有虚有实。原来,带上她的眼睛不光看到了具体的画面,这背后的情也在我心中久久萦绕。 (板书:实—虚)
(二)选择一句话语
1.我们将视线聚焦到小姑娘的身上,她是面带笑容的。
(1)这个笑给你怎样的感觉?
预设:乐观、积极、开朗、坚强、明媚…… 笑中带苦(你读到了笑容背后的丰富意蕴,我们不妨在具体话语中细细品读)
(2)读这段文字,这个笑容里还有什么?
·“……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45小节)
预设:对科研、对工作的热爱
(3)请你结合语境,找出最能反映她心境的一句话语,作为海报的宣传语。
(PPT屏显) 笑的背后是 黄色标注处朗读
·“那就去我们起航前去过的地方吧。” (5小节) 期待 憧憬 回忆 (深情化为叙述?)
——这个笑背后是什么? 有期待有憧憬有回忆
△·“这里真好!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9小节)
——“!”读出感叹号的味道,惊喜、期待 迫切
——那后面这半句要怎样读呢?“很深很深”叠词 “冲出来”速度快 “太怕”情感的程度:恐惧 原来笑的背后还有恐惧,我们好像读得更丰富了一点。
迫切的背后是期待,她对美好的期待越迫切,也恰恰证明她的现实处境越艰难
(显与隐)
·“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11小节)意外、惊喜 说明她已经很久没有和地球有关联了 热爱生活(乐观是对生活的热爱)
·“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请求
·“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 (12小节)
对比读
快——着急 声音响——珍惜的程度
请求 珍惜 哪怕是最微小的生命,也珍惜至极 在原著中,她甚至给看到的每一朵小花取了独一无二的名字。
也正是因为珍惜生命,小姑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才愈见伟大
·“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12小节)沉醉 陶醉
你关注了细微神态下心境的差异 笑得越灿烂,她的内心就越悲伤(人和景)
·“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渴望 失落
·“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13-15小节)
回读13-15小节 当她正沉浸在美好的自然世界,一个问将她从想象中剥离出来,直面绝望的现实
·“请带我出去好吗?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19小节)祈求
比读:
“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请求
“呀,真美!能闻闻它吗?”请求
“请带我出去好吗?”央求 祈求的层度渐深
·“这是德彪西的《月光》。”(22小节)自言自语 在陶醉 也在伤感
△·“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24小节) 失落 绝望
这是她今天听到的第一声鸟叫,也是她在这世界听到的最后一个声音
板书: 笑 中有
小结:编者呈现了一位带笑的姑娘,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情绪,有着漫长的过程。从孤寂——(身陷绝境)痛苦绝望——(对生活、科研工作)热爱——平静、无畏。
(板书:显—隐)
(三)增添一种色彩
1.我们从文字里读到了丰富的感情,但画面太过单一,是单一的灰色调,这样的海报不足以吸引我们的眼球。结合你对故事的理解,为这幅画面着色。
预设:
(1)可以是红色的,因为小姑娘生活的环境是地心世界,是极热的地狱。
(2)可以是绿色的,“我”和她的故事发生时的环境在草原,充满生的希望。
(3)可以是灰色的,“我”又回到了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中(关注25小节)
(4)可以是蓝色的,我误以为她在太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这是作者有意为之的,这就是小说的精妙之处,通过制造悬念,让你跟着细节一步步追寻真相。
蓝色:太空 地球(对家园的不舍、流连)
小结:你们从人物不同的处境中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2.请大家看到书本129页,这个画面是单一的灰色。但编者为什么不像你们那样聪明,用上丰富的色彩呢?
请大家看原著关于灰色生活的描写(PPT屏显)
“我不知道,灰色的生活把我这方面的感觉(体察生活美好之处)都磨钝了。”“我,还有其他的大部分人,不可能做到这样。在这个时代,得到太容易了。物质的东西自不必说……所以人们不再珍视什么了,面对着一大堆伸手可得的水果,他们把拿起的每一个咬一口就扔掉。”
——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原文
我处于一种怎样的状况呢?
预设:对单调重复的工作感到麻木 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到冷漠
因为太容易拥有,所以麻木冷漠
小结:这就是一个灰色的世界,原来我也长期处于现实和精神的双重困境中。
3.在小姑娘的故事里,我的精神世界在朝着什么样的颜色发生转变?
预设:
(1)红色(黄色:那么比黄色更为热烈的一种颜色是什么呢?)赤忱,唤醒了他对科学的初心(白色)赤子之心 纯粹之心
(2)绿色 充满生的希望 给生活带来变化 我也开始关注细小的、稀松平常的小生命,我的世界因生命而富有生机。
(3)蓝色 因为他们工作生活在那个浩瀚的星空 幽深的感觉 探寻 神秘
小结:我的世界由灰色开始变得五彩斑斓。这里,不仅有小姑娘精神困境的突围,还有我精神困境的突围。
4. 当我走出这片困境的时候,我看到了停泊在地心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感受到了从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听到了她吟唱的《月光》。
我还看到了 ,感受到了 ,听到了 ……
预设:看到了绿色的嫩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心跳,听到了鸟儿的鸣叫
……
25小节:我们甚至可以想象,这样一棵嫩绿的种子,在我的精神沙漠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那是一份生命的非凡 绿色(彩色)
小结:画面里的内容是有限的,而情感的边界是无限的。
总结:
《带上她的眼睛》呈现给我们的,正如电影《降临》中所说:“即使遇见了所有的悲伤,但我依然愿意前往。”这就是科幻小说家刘慈欣作品中最伟大的悲悯心、同理心。
地球是一个球体,小姑娘已经接近地核了,她就在最中心,我、我们一切的运动都是围绕着她的。所以,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
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