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教材渗透传统文化的分析及教学建议 ——以2024年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为例
毛 永 良
(江阴市青阳初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01)
摘 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物理课程的新使命,是践行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理 念,是为了更好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依据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编写的苏科版物 理新教材中有不少传统文化素材,以八年级上册为例梳理了新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分析了传统文化素材的 育人价值,并对如何更好地在物理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教材;传统文化;核心素养;苏科版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 晶,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自由自觉的活动中所积累 和沉淀下来的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起着推动作用 的包括物质、制度、精神等各事物的总称.”[1]教育 部2014年印发《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 要》,2021年颁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 课程教材指南》强调了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 文化的重要性,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 标准》不仅从修订原则、课程理念、内容要求、课程 实施等方面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还就情境素材、教学策略、内容要求、活动建议等 方面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提 出了具体指引.而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很多与科学典 籍、古诗词、技术发明、历史故事、传统建筑、民俗 民乐等联系密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 头脑奠定了基础.2024年各出版社依据2022年版 新课程标准新编写的初中物理教材陆续投人使 用,为了更好在课堂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 必要梳理新编教材中传统文化素材,思考其育人 价值及使用策略,从而充分发挥新教材相关素材 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2024年苏科版八年 级上册为例梳理传统文化素材,分析其特点,并给 出相应教学建议 .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统计分析
2024年新编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在教材章首 语、正文、拓展性栏目、习题等位置融人很多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具体统计如表1所示. [2]
从表1可以看出新教材中传统文化素材具有 如下特点:[3]
表1
页码 |
简介 |
素材形式 |
章节中的 位置 |
用途 |
八上P1 |
“上九天揽月” “下五洋捉鳖” |
诗词 |
章首语 |
引人章 |
八上P5 |
高速列车 |
科技 |
正文 |
举例说明 |
八上P6 |
钱学森、郭永怀 等报效祖国 |
科学家故 事 |
生活物理 社会 |
渗透德育 |
八上P16 |
中国古代的回声 建筑——天坛 |
古 代 建 筑,文物 |
生活物理 社会 |
拓展,文化 自信 |
八上P19 |
木梳 |
生活用具 |
正文 |
动手体验 |
八上P21 |
曾侯乙编钟 |
文物 |
习题 |
拓展 |
八上P22 |
《琵琶行》《石钟 山记》 |
诗词 |
习题 |
信息收集 与表达 |
八上P31 |
乐器的调查与 制作 |
生活用具 |
跨学科实 践 |
实践性综 合学习 |
八上P35 |
“天上有行云,人 在行云里” |
诗词 |
章首 |
引人章 |
八上P40 |
《玄真子》《杜阳 杂编》关于“人工 虹”的记载 |
古代著作 |
习题 |
理解、实践 |
八上P43 |
中国古人对小孔 成像的研究 |
古代科学 研究 |
生活物理 社会 |
拓展 |
八上P43 |
殷商时甲骨文记 载日食和月食 |
古代科学 研究 |
正文 |
引人二级 主题 |
八上P45 |
日食、月食与“与 夏商周断代工 程 ” |
古代科学 研究 |
生活物理 社会 |
拓展 |
八上P51 |
辛弃疾诗词中与 光现象有关句子 |
诗词 |
习题 |
构建情境 |
八上P100 |
火洲里的坎儿井 |
古代工程 |
生活物理 社会 |
拓展 |
八上P107 |
我国古代的冶炼 技术 |
古代技术 |
生活物理 社会 |
拓展 |
—13—
续表
页码 |
简介 |
素材形式 |
章节中的 位置 |
用途 |
八上P114 |
京杭运河 |
古代工程 |
正文 |
举例 |
八上P116 |
红河哈尼梯田 |
古代工程 |
习题 |
构建情境 |
八上P120 |
坎儿井 |
古代工程 |
习题 |
理解 |
八上P121 |
李白诗词《早发 白帝城》 |
诗词 |
章首 |
引人章 |
八上P114 |
日晷 |
古代工具 |
生活物理 社会 |
拓展 |
八上P139 |
李白诗词《早发 白帝城》 |
诗词 |
习题 |
构建悄境 |
(1)数量多.全册有22处传统文化素材,数量 多,旧教材(2012年版)全册传统文化素材有18 处,[4]新旧教材八年级上册学习的主题内容没有 发生变化,相对而言新教材的数量和分布密度有 所提升 .
(2)分布广.首先,从“引言”到后面的每一章 都有传统文化素材分布;其次,新教材的章首、正 文、习题及“生活物理社会”“跨学科实践”等拓展 性栏目分布有传统文化素材;第三,素材类型分布 也很广泛,有诗词、古代工具、工程技术、古代科学 研究、生活用具、文物、古代建筑等.
(3)用途多.传统文化素材在本册书中具有丰 富的教学用途,例如引入章、举例说明、渗透德育、 拓展、动手体验、信息收集与表达、实践性综合学 习、引入二级主题、构建情境等.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分析
“将传统文化融入物理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 的视野,提升学生学习的境界,激活学生的思维, 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在建构更加精彩物理课堂 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炙热情感.”[3]初中 物理课堂中有机融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 发兴趣、拓宽视野,构建情境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 难度,也能在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问题解决中深 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懂知识、 发展科学思维,还能增强国家认同、促进全面发 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地.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自己未知的事 物有较强的探究欲.初二学生开始正式学习物理学 科,物理知识结构基本是空白,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才有动力持续学习物理,当学习枯燥、学习有 难度时,学生才能坚持思考、克服障碍,也才有不 懂就问、积极与人合作,将疑难困惑弄懂学通的韧 劲.传统文化中的工程技术、古代科学研究、古代建
筑等与初中物理联系密切,这些素材非常生动地 介绍我国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成就,让学生充 分了解古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方面的情况,为 学生学习物理增添了乐趣.另外,以传统文化为背 景的很多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动手,调动学生手脑 并用,例如跨学科学习的任务“对一种中国传统乐 器进行调查,如编钟、骨笛、古琴等.了解它的历史 由来、特点和简单的声学原理”.通过实践可以增加 积极学习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学懂物理,树立学 好物理的自信和志向.
2.2 拓展学习开阔视野
中学生的学习不只在课堂,学习内容不仅仅 是教材上的知识,还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利用生活 常见情境开展拓展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跨 学科实践活动,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育 人价值,更好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物理课 堂融人传统文化,不仅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古人 的勤劳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认同, 实现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以传 统文化为载体的拓展性学习,让学生学懂物理知 识的同时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工程、建筑、 诗词,从而达到涵养学生文化,开阔学生视野的重 要目的.
2.3 夯实物理必备知识
物理知识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夯实物理知识 是落实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没 有扎实的知识教学,就不可能有学生能力发展和 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素材可 以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情境, 一方面丰富的素材 和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能够为物理课堂带来乐趣, 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另一方面为学生 构建新知识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更通透掌握物 理知识.在课后,不少习题以传统文化为情境,能够 促进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中巩固知识、升华 知识理解.
2.4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向社会”,实践性是初中物理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课标要求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以具体事实、 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和基本概念等引导学生进行 理性思考”“加强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 步的联系”“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体现物 理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强调真实问题情 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 思维能力”“会通过实践操作等方式收集信息”“乐
—14—
于思考与实践”.[5]以传统文化创设的素材能够密 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为学生 提供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例如以红河哈尼 梯田为情境,让学生查阅资料,从水循环的角度 说明红河哈尼梯田是如何利用水资源,查阅资料 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哈尼梯田的工程技 术情况,领略古人的智慧,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 用结合,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再如,以《玄真 子》和《杜阳杂编》中关于“人工虹”的记载为情 境,让学生重现“人工虹”,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 实践能力.
2.5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质就是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学生 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开齐、开足、开好劳动、艺 术、体育、心理等课程,更要重视在各学科教学中 能够进行五育融合教学设计,就需要在学科教学 中凸显五育融合理念,就物理学科教学而言需要 不仅只重视智育,而是将课堂设计成“智育为主, 德智体美劳融合”的新样态.以传统文化为背景 的习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构建完善 的知识体系;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 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 立学生立志学习科技报效祖国的理想;“生活物 理社会”栏目介绍的古代科技、工程、生活用具 等,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以传 统文化为情境的信息收集、综合实践、跨学科实 践等学习任务,可以提升学生信息收集能力、自 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融人传统文化,是新课标 的理念,是落实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 学课程教材指南》的要求,也是践行“三全育人”和 课程思政.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人传统文化, 如何更好发挥传统文化和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是 广大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杜明荣等研究认为 “课前导人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学生探究 兴趣”“课中引人传统文化创设物理情境帮助学生 树立观念”“课后运用传统文化了解古代科技强化 学生科学思维”.[6]除了在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 环节设计融人传统文化,教师更需要从育人价值 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 策略.
3.1 导人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对刚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而言至关重
要,是保护学生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 源泉.将传统文化作为优质素材融人课堂可为教学 增添乐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 习“光的色彩”一节时,将《玄真子》《杜阳杂编》关 于“人工虹”的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在 课前让学生代表做出来,拍成视频,作为本节课的 导入,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2 创设情境开展课堂探究
情境是命题的载体,更是课堂教学中组织学 生开展科学探究的载体.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理解知识,提升模型构建能力,发展科学思维. “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7 例如在“声音的特性”一节利用卡片在梳齿上划过 探究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探究结束后还可以 以“木梳的起源”为主题,让学生查询资料,完成调 查研究,进行课堂展示、交流、评价.
3.3 课后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
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再次强调 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凸显了物理课程的实践性,课程内容增加了跨学 科实践一级主题.新课标要求物理课堂“注重科 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 学生不断探索”“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 验和基本概念等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注重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会通过实践操作等方式 收集信息”“乐于思考与实践”.[5]初中物理教学 需要注重实践,重视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实践 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透彻理解知识,还可以让 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提升能力,习得素养.跨 学科实践活动分为调查探究、设计制作两种类 型,实施需要真实的问题解决、坚实的学科基础、 扎实的具身实践.利用传统文化素材可以开展调 查探究实践活动,例如以“以某某乐器调查”为主 题,让学生对一种中国传统乐器进行调查,如编 钟、骨笛、古琴等,了解它的历史由来、特点和简 单的声学原理,让学生查询资料,进行展示分享, 开展成果多元评价和反思总结.利用传统文化素 材可以开展设计与制作实践活动,例如“利用生 活中常见的材料,自制一种简易乐器,如单弦琴、 竹笛、排箫、活塞音哨、酒杯打击乐器等.在制作 过程中进行一些有趣的探究活动”. [2]让学生依 次经历明确主题任务、实验探究或调查研究、设 计制作、展示成果、交流评估、反思改进、拓展延
—15—
伸等环节,以学科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为主干, 运用和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围绕一 个中心任务、项目、问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养 .
3.4 命制物理习题
新教材中有不少以传统文化素材创设情境的 习题,这启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以传统文化 命制物理习题. 以传统文化为情境的物理试题有如 下价值:第一,为物理习题教学增添乐趣,激发学 生学习动力,提升习题教学效果;第二,渗透爱国 主义教育,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第三,传统文化为 命题提供优质情境;第四,落实传统文化进教材、 进课堂的要求. “试题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未来 的命题的一大趋势,这既能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 掌握的情况,同时又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8例如以 日晷为情境设置如下两个习题.
习题1 . 如图1所示,
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用来计时的 一种工具 .
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
的影子的位置就可以知
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
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图 1
(A) 池水映月 .
(B) 形影紧相依.
(C) 潭清疑水浅.
(D) 镜子正衣冠,
习题2:若将太阳光视为平行光,请根据图1 中指针的影子画出此时太阳光的传播方向.
4 结语
将传统文化融人课堂为物理教学注人鲜活的 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略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魅力,以传统文化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形 成正确的“三观”,同时为学生理解知识创设情境, 搭建脚手架,促进学生更通透理解知识,为核心素 养培养夯实基础.新教材中虽然已经有了众多优秀 素材,教师还是要不拘泥于教材,多途径拓展素材 来源,例如借鉴其他版本素材,根据学情适当增 减、替换,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机融人更多传统文 化素材,让传统文化素材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更紧 密、课堂更顺畅,增添乐趣,让课堂更有文化味、更 有物理味.
参考文献:
1 张树珀,吴伟,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融人中学物理教学
途径的探讨[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4(12):
51—53.
2 刘炳昇.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M]. 南京:江 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2-146.
3 赵杰.融人传统文化,激活初中物理课堂[J]. 试题与研 究,2024(1):70-72.
4 魏国兰.苏科版教材传统文化素材及教学价值挖掘[J]. 物理教学探讨,2019,37(3):19—21,2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6 杜明荣,孔桢乐,张琨.中华传统文化融人物理教学的价 值与策略[J]. 物理通报,2023(6):42-46.
7 张之成.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策略[J]. 天津 教育,2023(12):82—84.
8 陈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研习和命制策略探 讨—— 以2023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为例[J].物理教 师,2024,46(6):43-47.
(收稿日期:2024-10-02)
(上接第6页)
16 荆鹏,张力与界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物理教育中何以
何能[J]. 复印报刊资料 · 中学物理教与学,2024(7):
7-12.
17 蒋炜波.高考物理命题的“变”与“不变”——从四套试 卷看高考物理命题新趋势[J]. 复印报刊资料 · 中学物 理教与学,2024(7):7-10.
18 杨学切.高考物理学科关键能力研究与复习对策[J]. 复印报刊资料 · 中学物理教与学,2024(11):20-23.
19 张利国.聚集“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结 合新课标评析2024年高考物理全国卷[J]. 复印报刊 资料 · 中学物理教与学,2024(11):11-15.
20 孙庆全,邢红军.北京物理高考计算题命题演变及其启 示-—以2019-2023年高考北京卷物理计算题为例[J].
复印报刊资料 · 中学物理教与学,2024(12):60 —63.
21 杨君.科学探究核心素养考查的北京探索[J]. 复印报 刊资料 · 中学物理教与学,2024(9):59-63.
22 马亚鹏.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物理考试命题多维细目 表设计与实践[J]. 复印报刊资料 · 中学物理教与学, 2024(8):60一63.
23 王旭,赵坚,指向高考评价体系的情境化习题命制策 略——以“冰壶运动”问题为例[J]. 复印报刊资料 · 中 学物理教与学,2024(1):59-63.
24 王亚峰,吉临荣.基于情境的探究性试题命制思路和教 学启示——以“热水器防电墙的设计”为例[J].复印报 刊资料 · 中学物理教与学,2024(5):60-63.
(收稿日期: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