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9:燃烧条件的探究 2025-09-20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化学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九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

1.下列对比实验不是以探究燃烧条件为目的的是(    )

A.图1比较白磷、红磷的燃烧情况 B.图2比较AB两处红磷的燃烧情况

C.图3比较滤纸碎片、乒乓球的燃烧情况 D.图4比较火柴燃烧的剧烈程度

2.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①粗盐中泥沙的去除可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②只用酚酞试液鉴别出NaOHHClNaCl三种无色溶液;③用Fe(NO3)2溶液、CuAg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④可用Ca(OH)2溶液来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3.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右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步骤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4.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三个实验能证明酸与碱发生反应。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1观察到试管内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消失,由此证明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B.实验2观察到左侧试管中氢氧化钙粉末未溶解,右侧试管中氢氧化钙粉末溶解,由此判断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实验中必须控制反应物

C.实验3加入的X若为氧化铜,则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从而证明酸与碱发生反应

D.实验3加入的X若为酚酞试液,试液不变色,证明酸与碱发生反应

6. 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 这一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

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 的原因

D.只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NH4HCO3 NH3↑+CO2↑+H2O

7如图所示小文同学利用长柄W形玻璃管完成了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已知:甲酸在热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灯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B. A处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C. A处发生的反应中,一氧化碳夺取氧化铁中的氧,发生还原反应。

D. 该微型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清洁环保操作简单等优点

8.关于以下教材中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产生大量白烟,实验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B.图2b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图3中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着,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D.图4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该反应实质是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钠

9、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图1装置可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H2或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B.图2装置铁丝表面均有固体析出可探究金属活动性:FeCuAg

C.图3装置看到U型管水面左高右低可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

D.图4装置根据软塑料瓶变瘪可证明CO2能与NaOH反应

10实验小组铝片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他们将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

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050s,发生稀盐酸与Al2O3的反应

C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