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杜威“做中学”思想的学科实践研究 2025-09-21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基于杜威“做中学”思想的学科实践研究

薄金鑫 王丽华T

【摘要】以往研究仅从核心素养角度对学科实践迸行指导是不够的这只能回答“什么是学科实践”,却难以回答“如 何进行学科实践”,难以突破学科实践无法落地的困境。为此基于杜威“做中学”思想从实践层面寻求学科 实践的落地方略进一步明确学科实践目的、实践行动、实践效能从而为学科实践的实施提供指导。基于杜 威“做中学”思想将学科实践的实施概括为三个统一目的上是“动”与“静”的统一过程上是“学”与“省”的 统一效果上是“定”与“变”的统一以期教师进行有学科味、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学科实践并对推 动我国义务教育新课标的施行以及丰富学科实践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杜威“做中学”;学科实践义务教育新课标核心素养

【正文】

学科实践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探究性学习基础上首次提出的迭代概念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四。作为“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全新概念121,学科实践是本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3。关于学科实践的落地方略已有研究主要从培育核心素养角度进行解读。比如崔允认为学科实践是一种新型的实践育人方式学生要“像专家一样思考”;余文森认为学科实践是培育核心素养的路径4,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最有价值”的内容从而达成育人使命。的确这些解读为学科实践明晰了方向但仍无法突破学科实践如何落地的现实困境。杜威“做中学”理念已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影响了我国的教育改革观从学科实践的提出中便可见到“做中学”的影子。杜威“做中学”思想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方法。为此基于杜威“做中学”思想探究学科实践的落地方略不仅可以进一步明晰学科实践的意蕴促进学科实践的真正落地推动“义务教育新课标”的施行也能为学界更好地开展学科实践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一、学科实践的现实之困

“强化学科实践”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倡导的落实素养目标的重要学习和育人方式S。在强调素养生成的政策背景下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等纷纷站在素养角度对学科实践进行解读试图探索出学科实践的落地方略。但素养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概念集

1.目的设定偏宏大

目的设定偏宏大多是因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到位简单地用核心素养引导学科实践泛化了学科实践的目的导致学科实践的实施难以落实。

学科实践作为本轮课改中提出的全新概念必然是响应国家学科育人号召回应培育核心素养需求的。余文森教授认为“学科实践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路径解决了学科育人活动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6;崔允潮教授从本世纪初提倡的自主探究学习出发认为现在的学科实践不是对以往探究学习的取代而是对其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是学习方式变革的突破口为学科育人问题提供了新的范式四。从教育角度看学科实践的提出是知识观由静到动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对于学习方式由静到动转变的需求。殷黎荣认为学科实践作为学科育人的重要抓手意味着学习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而且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8;夏永庚认为“学科实践就是要打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呆滞、无生命力的知识学习状态通过实践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积累激活”。

以上所述从理论上肯定了学科实践对于学科育人的重要作用赋予其“育人使命”,对明确学科实践的价值方向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学科实践是一个动态过程因而对其落地方略的解读不应仅仅停留于理论的静态层面否则会导致指导学科实践的目标过于宏大而难以落地。

2.行动实施难落实

在核心素养大方向的指引下学科实践实施的过程被认为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余文森教授认为学科实践是对以往“双基型”教学方式的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