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丹老师读《儿童游戏中的倾听和回应》有感 2025-09-22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游戏:幼儿教育的灵魂与桥梁

——读《儿童游戏中的倾听和回应》有感

江阴市新桥实验幼儿园  朱一丹

在幼儿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游戏始终是一道绚丽的风景线。近日,我深入研读了邱学青教授的《你会和孩子聊天吗?——儿童游戏中的倾听和回应》一书,书中对游戏价值的深刻剖析以及对师幼互动的细腻探讨,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反思。游戏不仅是儿童的天性,更是他们认知世界、表达自我、建立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而教师如何倾听和回应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则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与质量。  

一、游戏:儿童发展的多重载体  

游戏是儿童与世界对话的语言。通过游戏,儿童能够模仿成人的行为,再现生活场景,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构建对社会的认知。例如,角色扮演游戏让儿童体验不同职业和身份,不仅促进了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还增强了他们的共情能力和规则意识。书中提到,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试验场,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尝试、犯错并修正,而这种试错过程正是学习与成长的核心机制。此外,游戏也是儿童情感表达的重要渠道。许多时候,儿童无法用成人的语言准确描述自己的情绪或需求,但通过游戏,他们往往能够间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比如,一个在游戏中反复搭建又推倒积木的孩子,可能是在宣泄某种焦虑或挫折感;而一个总是扮演照顾者的孩子,则可能渴望被关注或认可。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敏锐地捕捉这些信号,理解游戏行为背后的情感动机,从而给予孩子更精准的支持。  

二、倾听与回应:教育智慧的艺术体现  

邱学青教授在书中强调,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基于倾听的对话。在游戏场景中,教师的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更是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我们需要关注儿童的游戏选择、操作方式、与同伴的互动细节,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变化。这种全方位的倾听能够帮助我们跳出成人的预设,真正站在儿童的视角理解他们的世界而回应则是倾听的延续与升华。书中指出,有效的回应不是简单肯定或否定,也不是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建议或共同参与等方式,激发儿童进一步思考与探索。例如,当孩子在建构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问你觉得为什么塔会倒?我们可以试试哪些方法让它更稳固?这样的回应既保护了孩子的自主性,又引导他们走向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回应传递了对儿童想法和努力的尊重,从而建立起信任、平等的师幼关系。  

三、游戏中的师幼互动: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  

师幼互动是教育过程中最微观、最频繁也最重要的环节。游戏中高质量的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儿童认知与社会性发展,还能深化教师对儿童个体的理解。书中提到,教师应成为游戏的参与者而非指挥者,以同伴的身份融入儿童的游戏世界,在适当的时机提供支架式的帮助。例如,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扮演一个顾客、病人等角色,通过提问和情境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知识或价值观此外,教师还需具备灵活调整互动策略的能力。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需求和风格,有的需要明确的示范,有的则需要充分的自主空间。通过观察和反思,教师可以逐渐形成个性化的互动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  

四、反思与实践:走向更高质量的游戏教育  

阅读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我意识到,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有时过于注重游戏的形式和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儿童声音;有时急于介入指导,反而剥夺了儿童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书中倡导的慢下来”“多看少说等原则,提醒我要给予儿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未来,我将更加注重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提供,努力打造一个开放、多元、充满探索机会的游戏空间。同时,我会持续加强自身的观察与解读能力,通过记录、分析儿童的游戏行为,不断优化互动策略。我深信,当教师真正学会倾听和回应,游戏便能成为儿童发展与教育目标之间最自然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