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莺名师工作室2024—2025学年度研修总结 2025-09-24
网站类目:制度规划

刘剑莺名师工作室2024—2025学年度研修总结

 

本工作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2024—2025学年度刘剑莺名师工作室研修计划》确立的目标与内容,以“深化实践、协同创新、辐射引领”为年度重点,系统推进各项研修与研究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育人根基

工作室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组织成员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前教育前沿理论,持续巩固“儿童立场、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专题学习、主题研讨与案例辨析,引导成员深刻理解“幼儿发展为本”的实践内涵,将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和课程观有机融入日常保教实践,为高质量研修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聚焦关键问题,深化实践研究

本年度,工作室立足教育教学实际,确立“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实践”与“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有效性提升”为核心研究方向,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与专题研讨。

1.专题研修扎实推进:围绕核心主题,组织了多次专题活动与现场教研活动。例如,在城中中心幼儿园开展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与回应”现场教学活动解析会,在南闸中心幼儿园举办了“高质量提问促进思维发展”联合互动研讨。通过案例剖析与实操训练,显著提升了教师的观察分析、活动设计与互动回应能力。

2.课题研究引领发展:工作室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积极推动课题研究与实践融合。本年度,工作室提供了名师现场诊断,邀请蔡海峰校长走进工作室,对工作室成员的课题和论文进行点对点把脉、一对一指导,顺利完成年度研究计划,形成阶段性成果。同时,鼓励成员开展个人微课题研究,成功立项Y项,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切实提升了成员的教科研能力。

3.实践成果初步显现: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教育实践。成员荣誉提升13人次、在各级各类学科比赛中获奖39人次、共开发了11个优质活动案例,并在所在园所进行实践推广,优化了幼儿的学习体验与环境,体现了研究的实践价值。

三、创新研修机制,促进梯队成长

本年度持续优化研修模式,采用多元混合、分层递进的培养策略,有效促进了工作室教师的专业成长。

1.多元模式协同并进:综合运用集中培训、跟岗实践、对外辐射、线上共学等方式,满足了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联动张小青工作室、刘银花工作室等名师进行送教下乡活动,远赴贵州、泰州等多地组织名师团队开展教育教学现场研讨、五大领域专业分享活动等,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互动平台,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工作室的专业影响力。

2.跨区域交流拓宽视野:组织成员赴(例如:苏州、江阴周边地区)等地优质园所参观学习,参与高层次交流互动,吸纳先进教育经验,拓宽了教育视野与思路。

3.名师指导精准赋能:充分发挥主持人与核心成员的引领作用,通过“一对一”指导、小组研讨、成果打磨等方式,为成员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专业支持,助力其突破发展瓶颈。

四、凝练实践成果,发挥辐射效应

通过一年的扎实研修,工作室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1.成员专业成长显著:本年度,成员46人次在市级以上教学展示、13人荣获“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阴市优秀班主任”等个人荣誉,50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广泛吸收并积累形成工作室资源库:专题讲座47个、课堂实录11个、教学设计9个、

2.示范辐射效应增强:全年组织集中研修10次,跟岗学习240人次,线上专题研讨3次,工作室承担市级公开观摩与研讨活动5次,开展“送教下乡”及帮扶活动4次,将工作室的研究成果与优质经验向区域内外辐射,受益教师达百余人次。

3.学习共同体文化成熟:工作室内部形成了开放、互助、反思、共进的团队文化,凝聚力与专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五、反思与展望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课题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度有待加强;成果的理论提炼和模式化总结仍需提升;跨园合作的机制可进一步创新。

展望2026年,本工作室将继续深化研究主题,完善研修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深化成果提炼:系统梳理年度研究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或资源包。

2.强化对外交流:拓展与更高水平地区或名园的交流合作,提升工作室的开放性与影响力。

3.优化培养路径: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的培养机制,支持每一位成员实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 阅读(7)
上一篇: 刘剑莺名师工作室2025-2026学年度研修计划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