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聪2024.12省级公开课课堂实录 2025-09-25
网站类目:课堂实录 活动级别:国家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5-09-25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摘要

课题名称

试算平衡专项练习

课程名称

基础会计

授课时间

2024.12.18

授课教师

殷聪

授课班级

22营销2

授课类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试算平衡相关的基础知识

2.掌握试算平衡概念的应用

3.理解试算平衡会计工作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

1.能够应用试算平衡思想编写试算平衡表、科目汇总表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试算平衡与错账结合的综合题型。

素养目标

1.通过专项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从试算平衡,体会会计学科之美,激发学生学习会计学科的积极性

3.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并提升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

试算平衡的概念、方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

1.编写试算平衡表、科目汇总表

2.解决试算平衡与错账结合的综合题型。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复习旧知,课前练习】

班级学生自由组队,每组8-9人,共4组,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相关内容,完成并讲评试算平衡课前习题,提出问题:

①试算平衡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②试算平衡的知识迁移是什么?

③试算平衡的实际应用怎么考?

2.【小组合作,总结题型】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试算平衡在考试中的题型有哪些

3.【关注论坛,话题讨论】

 登录学校论坛的毕业生交流板块,查看毕业生们的会计实习经历,参与话题讨论:

①会计实习工作中为何会频繁出现做账数据错误的状况?

②如何规避这样的状况?所学知识中有什么样的方法?

 

【督】督导学生进行复习,完成课前练习题。

【改】批改学生的课前练习题,并分析学生错题、归因。

【观】查看学生总结的题型

 

 

 

 

【查】关注学生话题讨论情况,进一步引导他们从实习生的困惑,引入试算平衡的作用。

 

【看】观看微课,提出疑问。

 

【做】完成课前练习题。

 

 

【收】收集试算平衡在考试题型

 

 

 

【论】 学生进行话题讨论。

 

1.学生通过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带着问题进入

课堂

 

 

2.学生自行整理题型,有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考点。

 

3.从生活中会计工作状况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试算平衡的作用。

(二)课中实施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出任务

 

 

★【任务简介】

校园网络论坛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的良好平台。近期我校校园论坛的毕业生交流板块就有一个热帖,帖子里讲述了一位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进行会计实习的工作日常,在工作中她经常出现记账金额差错的情况,为此她非常苦恼。

★【视频欣赏】《当会计面对一块钱》

★【任务要求】会计工作中最核心的是数据处理,现实工作中,很多会计实习生由于实操经验不足‌,会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特别是数据出错的问题。请学生利用试算平衡所学知识,来探讨如何在会计工作中规避差错。

【布】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思】进入角色,思考如何在会计工作中规避差错。

1.【引】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说出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2.【激】运用情景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旧知 

强化理念

 

 

 

【基础篇】

任务一:【巩固基础理论】

知识一、试算平衡基础知识

1.概念:是指根据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2.方法:分为期初期末余额试算平衡法和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①期初期末余额试算平衡的公式: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②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③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

余额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发生额试算平衡理论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试算平衡通常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

 

【讲评课前练习】

讲评课前练习题,错题归因。

3.作用

试算平衡不是绝对的,试算结果若借贷双方合计数相等,只能表明账户记录一般正确,但是不能排除存在错误的可能性,因为有五种错误就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具体如下:

①一笔经济业务借贷双方均重记;

②一笔经济业务借贷双方均漏记;

③一笔经济业务借贷双方都发生了同样的错误;

④一笔经济业务借贷双方的账户名称被颠倒或者用错账户名称;

⑤一笔经济业务过账时金额有错,但错误金额恰好被其他错误金额所抵消。

 

 

 

 

【问】随机抽背

 

 

 

【讲】以天平为例进行类比讲解

 

 

 

 

 

 

 

 

 

 

 

 

 

 

 

【展】展示学生课前练习题中所犯的错误。

 

 

 

 

 

【渗】引导学生理解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辩证看待。

 

 

 

 

【答】回答问题

 

 

 

【听】听讲思考

 

 

 

 

 

 

 

 

 

 

 

 

 

 

 

 

【答】思考抢答

 

 

 

 

 

检查学生课前复习情况。

 

通过类比直观展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通过讲评课前习题,引导学生发现试算结果虽然平衡,但不能排除存在错误的可能性,引出试算平衡的作用。

以试算平衡的作用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辩证、正确、全面看待事物。

 

 

知识迁移

章节融合

 

 

 

【提升篇】

任务二:【理解知识迁移】

知识二、试算平衡的应用——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采用了发生额试算平衡。

    1.概念: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总账科目进行汇总,据以计算出每一总账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作为登记总分类账依据的凭证。

2.编制方法

全部汇总:即将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付、转记账证汇总在一张科目汇总表上,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分类汇总:即将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付、转记账凭证分别汇总,编制成三张科目汇总表,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问】随机抽背

 

 

【讲】细致讲解

 

 

 

【答】回答问题

 

 

【听】听讲思考

 

 

从第三章的试算平衡引申迁移到第八章的科目汇总表。

通过发散迁移,帮助学生加深对不同章节知识点的联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归纳梳理总结题型

 

 

 

【梳理篇】

任务三:【总结考试题型】

试算平衡在试题中的题型汇总:

1.计算题:完成或补充试算平衡表的计算。

2.业务题:根据题中的经济业务,编制试算平衡表或科目汇总表。

3.综合题:用错账更正方法进行错账更正,再编制试算平衡表。

 

 

 

【听】倾听指导

 

 

【合】总结归纳

 

 

 

 

【论】小组讨论

 

 

【议】小组发言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点的考题类型,加强他们对知识点考查方式的认知。

 

 

实战演练

成果展示

 

 

 

 

【实战篇】

任务四:【练习实际应用】

★【分组练习】(练习题见任务书)

★【自主讲评】由小组代表讲评试题。

★【总结技巧】

共同查找错因、总结技巧。

1、计算题:应用公式逐个击破,严谨细致分析数据,来回验算注意速度。

2、业务题:分录是基础,速度是关键,验算要细致。

3、综合题:规范错账更正,及时修正金额,应用公式验算。

 

 

 

【导】巡回指导

 

 

 

 

 

【合】分组完成试题

【讲】小组代表评讲试题

【归】归纳总结做题技巧

通过对高考真题、全真习题的实战演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并总结归纳出答题技巧。提升自主归纳的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知识巩固课后延伸

 

 

 


★【思维导图、知识巩固】

★【习题训练、强化练习】

完成任务书上的课后习题

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

加深印象

 

课后完成

总结课程所学,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课后拓展

★【课后延伸,提升能力】

1.直击高考热点,归纳近五年该知识点的高考题型。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络调研,了解会计实习工作中的难点。

3.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实际会计工作中更多的核算技巧,进行小组分享。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四、教学反思

【亮点】

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教师课堂着重剖析重难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2.从会计实习生工作中的困惑出发,立足实际、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内容设计得递进关系较为合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完成了既定目标。

4.鼓励学生全程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不足】

1.课堂40分钟的时间只能掌握会计理论的要点,要提升专业技能还需继续加强技能的训练。

2.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个别同学参与度不高,对其的关注和引导不够多,要加强对他们的肯定与引导。

我相信通过以上反思,改进后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