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教学设计(蔡成德) 2019-07-11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语文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七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已选用 资源内容:教学设计

想象,也要有焦点

——《竹里馆》教学设计

蔡成德

2019/3/28

文本解读

这首诗,学生从字面上一看就能懂,关键是很难真正走进诗歌所营造的那种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整首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从理解的角度来说,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是“深林人不知”,很难在这五个字做足够的停留,一晃而过,因为这句诗,相比较,画面感最弱。

教学时,如何让学生能在这五个字上多下功夫,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创意

以“王维在竹里馆举行个人演奏会”为话题,结合全诗,你会产生哪些疑问,进行教学内容的展开,然后通过比较,觉得疑问最多的句子是哪一句?聚焦到对“深林人不知”的深入品读。

 

教学活动设计

    一、检查预习:背诵诗歌,并请学生上黑板默写。

        点评学生的预习,纠正读音,提醒字形,指导停顿。

二、说一说诗歌背后的故事

    假如我们将这首诗的主要故事看成是王维在竹里馆举行个人演奏会,请你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一说这件事情的经过。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要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周围的环境。要发挥想象,使得故事有一个完整的过程。

    用第三人称,全知的视角,讲述这个故事。

1竹丛中,流水般的琴声再度响起。月色渐深,更无人访,静谧。道道月光却能寻到他,如碎银般撒在其身,使素净的白袍散出数道银光。月光像读得懂王维的心一般,也因他的心中所向往的宁静淡泊而稍稍原柔和了几分。月光洒下,王维弹琴的手似乎也缓了许多,变得温柔。他弹奏的曲子同样因为月光而似乎放下了惆怅逐渐变暖,变暖,变暖。手中的古琴的表面反射着月光,在沧桑中也似乎带了几分绕指柔。周遭一切也随着月光温柔了些许,坚挺的劲竹终于软了下来,空中的落叶跳着平静的舞蹈,吹来的冷风也逐渐柔暖了。

王维抬头凝望着夜空,群星闪烁,皓月当空,却不知在想些什么。也许是思念故乡的亲人;也许,是回顾自己的一生:也许,是回忆开元盛世之繁荣。

他低下头 ,凝视着手中的古琴,抚摸着他它。今夜注定无眠,又何妨再弹上一曲呢?

第一个音发出,乘着一阵清风飞走了,却不知飞向何方….

2幽静竹林里,阵阵悠扬的琴声传来,只觉余音绕梁,却不知从何方传来。但那琴声却人令人心旷神怡:时觉如潺潺小溪卑般,又忽而变成暗流涌动,随后更是如叠叠飞暴般,最后便是在惊涛赅浪中落下帷幕。一曲终了,余音袅袅,让人不禁拍手叫好。

如果你向深林中走去,就会见到一个人,正襟而坐于劲竹丛生的幽林之中,自得其乐,此人便是王维。他着一袭白袍,历经沧桑的脸庞上却仍有些许清秀,虽已年过半白,但也仙风道骨。手中心的一把古琴也如其主一般,干净得一尘不染,散发着其独特的古香。表面很光泽,却也是把好琴,古朴中却不失高雅,实乃是上上之选。

王维长叹一口,在早已衰老的自口中,吐露出的是仕途的坎坷,闯天下的艰章,安史之乱的恨意,心中满是无奈与恫帐。随后他复弹起了古琴,似乎是为了驱散心中的忧愁。

通过讲故事,就能很清楚的发现,学生很容易漏掉:深林人不知。

 

三、重点研讨:“人”指的是谁?

“深林人不知”,请问,这句诗中,你认为“人”是谁?

无非三种可能:

A “人”是其他人,周围的人。

如果这样理解,“人”的对应者就是“林”,“人不知”,就是没有我以外的人知道,就是寂寥无人,突出“林”之幽深;

B“人”是友人,亲近的人。

 “人”的对应者是“我”,连那些亲近的人都“不知”,那就是我不愿意让他们知道。那就是诗人喜欢清静,清幽,不愿有人打扰。

C “人”如果就是泛指人类

“人”的对应者就是“大自然”,“人不知”,就是自己所处在尘世之外,表明自己在红尘俗世无知音。那就是突出自己就是要以自然为友,于是诗中的“明月”,就是诗人的知音。

很明显,这三层联系都是有的。而且形成的是因果关系链——因为要以自然为友,所以不愿有人打扰,因为不愿有人打扰,所以要选择这样幽深的环境。

在学生充分的交流之后,再以“王维”为第一人称,来自述这个故事。要求大家想一想除了明月是我的知音,还有哪些呢?也许还要萤火虫,还要爱夜啼的小鸟,还有草间的夜虫。此刻它们都静默着,“明月为我作伴”“夜虫也为我沉迷!”

只要学生顺着这一思路去想象,一个美好的故事,就此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