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张永谦高中历史工作室”工作计划
根据江阴市《关于做好抗疫期间教师研训工作的通知》《关于第二批江阴市名师工作室相关事项的通知》精神,为保证名师工作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工作室的研训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认真贯彻《关于开展江阴市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意见》精神,以工作室为阵地,充分发挥教育教研共同体的优势,打造优秀历史教师群体,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江阴市高中历史教育高品质发展。
二、目标定位
以“促进教师发展,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历史教学效益,推进素质教育”为总目标,以“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学业评价为载体,共建高中历史教育研究共同体,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效益、学术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等方面促进共同成长”为具体目标,初步探索具有江阴特色的历史课堂教学风格,引领区域教学改革实践,使工作室成为自发研究的工作站、自我学习的俱乐部、自觉行动的共同体。
三、工作思路
1.改变长期以来学科素养边缘化状态,纠正传统课堂教学中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偏差,打造符合学生发展的“三力”课堂,初步建构培养学科素养之哲学的、学术的、课程的诉求与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学生发展之间的多元关联。在不同年度做不同视角和层级的解构和重构,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
2.开展基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方式体系的研究,从结构性、多样性、差异性、学术性、课程性、发展性等层面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探讨,积极探索历史课堂学生学科素养生成的实践研究。
3.以阅读丰厚素养,以阅读滋养底色,循序渐进,引导成员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入手,提升到阅读课程、教学、评价的角度阅读案例型、经验型书籍。
4.以工作室为纽带,针对抗疫实际情况,开展线上研讨活动,主要是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研修,为2020年秋季开学使用部编高中历史教材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四、研训方式
1.专家引领:如名师课堂教学示范、教学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点评等。
2.课堂诊断:包括课堂教学诊断、调查与访谈等。
3.阅读反思:包括阅读活动、交流与反思等。
4.任务驱动:以《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中学历史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研究》两个省级课题研究为任务驱动,从每一个成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每一个成员的个性特点、教学风格、教学上的优势与缺憾,指导制定出个性化子课题研究方案,形成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5.辐射影响:工作室成员要将研究成果辐射到本校和本区的研究中,走上从他律到自律的自我研究、成长之路。
6.组织论坛:宣传工作室的教学思想及实践研究成果。
工作室将采取以下培养方式:(1)分层培养。工作室有新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专家型教师四个层级。新手教师打基础、快入门,重抓课标的解读和课堂教学规范性;教坛新秀要出创意,有风格,重抓教学特点的打造;教学能手要钻科研,有特色,重抓教学风格的锤炼。(2)争取、寻找和创造机会,走近大家和大师。
五、安排概要
(1)按照江阴市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完成工作室三年计划、2020年度计划、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和网页建设等相关工作。
(2)研讨(疫情期间以微信群研讨为主)和确定工作室课题研究方向、路径和策略。
(3)开展持续性学习活动,明确今年工作室主要任务是研读新课程标准(含解读)、《中外史纲要》(上、下)教学设计及工作室成员分工任务。
(4)适时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不少于3次16学时;每位成员至少在本校承担一次公开课教学,工作室成员听课。
(5)邀请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刘军教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任鹏杰主编,或《历史教学》社王雅贞主编等名师,开展教师专业成长讲座。
(6)开展“送教下乡”活动2节次,加强对相关学校历史薄弱学科帮扶引领和指导。
(7)举办4次研讨活动,包括有关课程改革、《中外史纲要》教学设计、高考研讨活动、历史教学论文写作等。
(8)工作室成员阅读徐蓝、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英】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等著作,并写出阅读感悟或心得体会。
(9)工作室每位成员至少完成一个优质的新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学设计,由此形成一个课件、一个录像课(微课)、一篇文章,或发表或获奖。
(10)加强工作室网站建设。出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下)教学指导著作1部。
(11)召开2020年度总结会议。制定2021年具体工作计划。
六、具体分工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主要任务 |
1 |
王 芳 |
成化高中 |
负责《学生学习力》课题研究、课堂实践 |
2 |
杨晓峰 |
江阴二中 |
学习力内涵、理论建构、课堂实践 |
3 |
周露婷 |
澄西中学 |
学习力内涵、理论建构、课堂实践 |
4 |
谢芳洁 |
青阳高中 |
学习力课堂范式、课堂实践 |
5 |
潘云娟 |
祝塘中学 |
学习力课堂范式、课堂实践 |
6 |
许海燕 |
江阴一中 |
学习力教学方式、策略、课堂实践 |
7 |
张琴芬 |
江阴高中 |
学习力教学方式、策略、课堂实践 |
8 |
方 亮 |
江阴高中 |
负责《教师教育素养》课题研究、课堂实践 |
9 |
张 亚 |
江阴高中 |
教师教育素养提升的理论建构、课堂实践 |
10 |
韩 强 |
江阴高中 |
教师教育素养提升的理论建构、课堂实践 |
11 |
徐小峰 |
江阴高中 |
教师教育素养提升的路径、课堂实践 |
12 |
赵珊珊 |
江阴高中 |
教师教育素养提升的路径、课堂实践 |
13 |
秦 芸 |
江阴初中 |
教师教育素养提升的路径、课堂实践 |
张永谦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
二○二○年三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