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 读《初中语文这样教》有感
读《初中语文这样教》有感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潘虹
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是备好课。在备课时,首先要认真备好教材,走进文本,进行文本解读。文本是学习者进行阅读、理解、感悟的支撑点。学生走进文本,便可以获得更加系统、正确、透彻的方法认识、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更深地理解文章思想精神的内涵。所以,我们要研读教材,回归文本:在字里行间寻找语文教学的真谛。
翻开《初中语文这样教——统编新课名师备课手记》,仿佛打开了一线教师的备课锦囊。这本书最吸引人的,不是提供了多少现成的教案模板,而是它提供了一条备课困境突围之路——基于统编教材特点,重构备课思维。
一、回归文本:在字里行间寻找语文教学的真谛
1. 文本解读: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传统备课往往陷入"教教材"的窠臼,将文本视为知识点的载体。而书中名师们示范的是一种"用教材教"的思维转型。在备《岳阳楼记》时,王君老师没有停留在文言词汇、句式等表层内容,而是敏锐地捕捉到这篇文章作为"诵读型文本"的特质。她带领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气度,让文言文教学超越了语言形式的局限,升华为一种精神的陶冶,把她自己和学生带到了离文本最近的地方,也带向了思想的远方。
2. 文本细读:在微观处见真章
肖培东老师的备课手记尤其令人叹服。他备《湖心亭看雪》时,不仅关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意境之美,紧扣"与"字,体会张岱孤高自许的心境。这种对字词句的精细打磨,展现了语文教师应有的专业敏感。文本细读不是咬文嚼字,而是通过语言形式的分析,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核。
回归文本,以专业的眼光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以创新的思维开发文本的教育潜能。当教师自己先被文本打动,才可能设计出打动学生的教学活动。只有深入文本内核,才能带领学生走向思想的远方。
二、以学定教:让教学设计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递,而是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双向互动过程。
1.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的起点
张晓毓老师在备《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展现的学情分析令人印象深刻。她没有想当然地认为七年级学生都能理解文本,而是具体思考:学生是否具备独立默读能力?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这种细致的学情预判,体现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书中强调,有效的学情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可能遇到的认知障碍、以及最适宜的学习方式。
2.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着"
了解学情后,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时我们在备课中应该思考的,我想分层设计不同的任务可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春》的教学案例给我很大启发。
《春》学习任务单
【套餐一】(适合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
(1)朗读课文,圈出你最喜欢的三个描写春天的句子
(2)用"春天像______"的句式,仿写一个比喻句
(3)给课文配一幅简单的插图
【套餐二】(适合大多数学生)
(1)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至少三种)
(2)比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从土里长出来"的区别
(3)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段100字的小短文
【套餐三】(适合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
(1)分析文章是如何通过"五感"来描写春天的
(2)当一回"小编辑":如果要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校刊,你会如何写推荐语?
(3)尝试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描写季节的小作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套餐",也可以先尝试简单的,有信心后再挑战更难的。这种设计照顾了差异,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让语文学习变得既有趣又有深度。
3.核心素养导向:为终身发展奠基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肖培东老师在《湖心亭看雪》备课手记中说:“没有学生充分的、大量的阅读作基础,教师再好的讲解都是空中楼阁。”
肖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把课堂交给学生,意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读读直接描写西湖夜雪的句子,你觉得其中写得最妙的一个字是什么?”
在学生读过张岱的文章后,肖老师用了个问题引领学生径自走进文中写景的语句。学生读,一遍,两遍,肖老师也读。学生很快读到了“与”字。肖老师引导学生去读出“天与云与山与水”的音韵和情感。在读中体悟到张岱那一颗孤寂的心,卓然不群的高雅和孤傲的情怀,还有淡淡的愁绪。
接着肖老师追问 “天与云与山与水,如果再连上一个‘与’字,你觉得会是什么?” 这一问题让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与张岱产生心灵的碰撞。
在手记中肖老师说语文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对话,让学生多一些“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主学习,去体验到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和价值。多读心中才有本,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时间,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这样教》这本书为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和启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结合书中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