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文章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进EFL课堂中的听力教学

发布日期:2025-10-12 09:58:28     来源:lufeng2023

【摘要】随着英语成为世界各国的通用语言及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传统的EFL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听”是交际的前提和基础,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2011年英语新课程标准》,分析传统EFL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EFL教学 初中英语 听力教学 新课程标准

【正文】

在传统的EFLEnglish as a Foreigh Language)教学中,教师的教占主导地位,教授词汇、语法成为教学的重点,学生的动机是通过形形色色的考试,同时因缺少英语环境、学习时间少等原因,导致学生读、写能力相对突出,听、说能力则明显薄弱。随着英语成为世界各国的通用语言及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传统的EFL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2011年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听”是交际的前提和基础,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2011年英语新课程标准》,分析传统初中英语EFL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什么是EFL教学?

EFL是英文English as a Foreigh Language的首字母缩写,EFL教学即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 在非英语国家,如中国,的英语教学就属于EFL教学。而在英语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的英语教学为ESL English as a Secondary Language) 教学。两者的显著区别是EFL教学没有英语环境,也就是说在EFL课堂中所学会的语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

二、传统的EFL听力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1、以“应试”为目的的听力教学,“高分低能”多

在江苏省,小学三年级(Grade Three)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动机没有达成共识。英语是世界各国的通用语言,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是通过各种考试,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提高升学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而是让学生做针对考试的听力测试题目。听力的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学生靠猜、靠蒙也能做对,这就导致偶然性高,产生“成绩”不能代表“能力”的现象,纵使学生英语成绩高,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弱。

2、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听力训练”少

在传统的EFL课堂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教师们像法官一样发号施令。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则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知识,很少主动提问。通常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来自一套语法体系完整的教材,辅以少量的视听材料作为补充,课后则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课堂知识。虽然新课标要求教师围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组织教学,但词汇、语法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听、说的训练很少,而且听力材料不丰富,通常只要与教材配套的磁带或者与教材同步的听力训练书,同时听力训练形式单一。

3、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听力教学,“语言环境”缺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从本质上说 , 语言不是靠学习获得的 , 只要语言输入中有足够的正面证据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习得语言。我国因为是非英语国家,课堂教学是主要信息输入( Input) 源,课堂以外几乎没有训练英语听力的环境。另外,据笔者调查农村初中EFL课堂教学方法仍比较陈旧,教师很少全英文授课且语音语调与纯正的英语有差别甚至差别很大,学生不习惯用英语思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相关背景知识的缺失、电教设施不健全或未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等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听力理解水平下。

三、如何改进EFL课堂中的听力教学

1、提高学生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普遍发现听力很难,并且对听力产生恐惧,原因在于听力的综合性比较强,它涉及到语音、语调、语法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并且像汉语一样英语也有方言。怎样化解学生对听力的恐惧,提高学生听的兴趣?笔者认为日常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习惯听生活化的、纯正的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电教设备,坚持播放英文歌曲、时事新闻、有声杂志、英文电影等视听材料。这些音像材料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同时有非常纯正的英式英语、美式英语,比起做听力题,学生肯定感兴趣的多。教师可以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灵活机动得选择听力材料。

2、缓解学生听的压力

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突然情况,如:太过放松或者过度紧张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跟上听力的进程;或者对自己听力能力的不自信,无法集中精神;或者当无法听懂某部分内容后导致的心理起伏;或者有部分学生喜欢把英语转化为汉语思维后没有听到下面的内容;或者由于其它原因导致听力的节奏被破坏。这些突发情况会带给学生很多心理压力,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这些突发情况。那如何处理呢?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能感受到关怀。”由此可见,在日常听力教学中教师要用正面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克服焦虑和畏难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听的技巧

其实听力是有技巧的。听力技巧主要包括语音技巧、语调技巧、理解技巧、答题技巧。语音技巧包含重读、连读、弱读、爆破、同化等等。语调技巧包括升调、降调,教师需要结合课堂上播放的试听材料给学生讲解这些技巧,同时在平时读、说训练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理解技巧是指对未知的听力材料根据已知的背景知识进行大胆的预测、猜想,理解时要抓住文章主旨、联系上下文等。答题技巧包括先浏览听力材料后面的题目再听材料;浏览时有语法错误的选项先排除;听的时候善于用各种符号、图形、缩写做笔记等。教师在平时听力练习时,要不断训练这些技巧,这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很有效的方式。

4、提供学生听的环境

首先,教师要在纠正自己语音语调的基础上,在新授课上坚持全英文授课,练习课上尽量多用英文组织课堂。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多听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地理、历史以及宗教等方面的VOABBC广播,多收看相关的英文电视节目、电影或健康的英文网络节目。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英语学习网站,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课后多用英文交流。班级、学校也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节、英语俱乐部活动等。

总之, EFL课堂中的听力教学不能再被忽视。尽管听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教师要坚持做到从提高学生听的兴趣入手,同时缓解学生听的压力,注重培养学生听的技巧,并且不忘提供学生听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光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2.7.

[3] 罗丽英.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5.3.

[4] 李永红.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J].英语教学,2009.8.

[5] 郭伟华.EFL教学的特征及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8):115-116

[6] 蓝杨.ESL与EFL的差异及其对中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2010,23(1):34-37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