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杨华:《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2020-10-17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数学 资源类别:教学设计 资源年级:三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三上《认识周长》

认识周长

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 缪杨华

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394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 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获得对周长的认识与理解掌握。

3、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地参与到认识“周长”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感性体验,来获得对“周长”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4、创新与发展: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知道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请你欣赏一段话。

(播放录音同时播放图片:美丽的公园,水清草绿,满目美景。这里有啾啾鸟鸣的绿地公园,有风味独特的东方之舟广场,还有一湾碧波荡漾的湖水,更有让我们留连忘返的金沙湾。

她的美景已经深深地烙在每一个见过她的人的心上;

她的美名已经开始传向全国各地。

她的现代气息和活力再次激发蓬勃生机,使得多少江阴人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使得每一个江阴人又多了一分自豪和荣耀。)

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公园吗?十月一日,老师家里来了几个江西的客人。老师就做了一会导游,带她们游览了我们黄山湖公园的很多景点。(出示:黄山湖导游图)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呈现,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浓浓情感。】


(二)、操作感知,理解周长

1、引出边线:指一指

1)同学们,黄山湖的景点还真多,如果你是老师,怎么走,才能一个也不漏的让我的客人全部欣赏到呢?(引出一周的边线)

2)我们学校是一座现代化的小学,校门口有很多代表学校荣誉的牌子,这些牌子上有边线吗?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

3)这是我们学校的新操场,操场也有边线吗?你能指出来吗?中间的白线是边线吗?

同学们,刚才老师带领大家游览了我们江阴的景点,还顺便参观了我们学校,在快乐的旅途中认识了物体表面的一周的边线。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以游览江阴为串线,结合学校的实际,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亲切的生活背景中自然地、真实地感悟周长所蕴涵的意义。】

2、摸一摸

1)刚才看到的一些物体表面都有自己的边线,和你天天相伴的数学书封面有边线吗?请同学们指出你的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谁能指出三角尺的边线?

3)请同学们指出你周围物体某一个表面的边线。(反馈)

3、描一描

1)一些物体的表面画下来就得到了这样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P62页第2题)你能用水彩笔描出它们的边线吗?选两个你最喜欢的图形试试看。学生完成后反馈交流。

2)出示江阴市地图:(提前发给学生,在课前谈话的时候就让学生找到自己所在的乡镇)请同学快速描出自己所在乡镇的一周的边线。

4、认识周长

师描述:我们把物体表面或者是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叫做它们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设计意图:对周长的认识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感知,不能单单依靠抽象的数学语言来建立,所以设计时重视了学生的观察与积累。通过描一描,指一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长,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并使周长的外延更宽泛。】

5、探索求周长的方法:量一量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片树叶,一元的硬币,一张名片。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

你感觉哪个物体的周长长一些?哪个物体的周长短一些?让学生猜测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自主探索求名片、树叶、硬币周长的方法的强烈愿望。】

2)同学们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引导学生得出:需要实际测量。

提出要求:利用你自己身边的工具请你测量出这些物体的周长。如果在活动中有什么需要可以提出来。

分组活动,实践操作。给需要提供工具的小组提供材料。

3)反馈交流:

直接测量:名片的周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A、学生完成P61试一试。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你觉得最具挑战性的图形测量出它的周长。(集体练习,反馈)

引导小结:计算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要分别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测量的结果相加。

B、学生完成P62想想做做4(抢答,并指名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C、P62 想想做做5,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图形的周长。(最后一题暂时不处理,留待拓展用)

指出:计算的方法尽管不同,但是求出的都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加强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化曲为直:说说硬币和树叶的周长是怎样测量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4)归纳:刚才我们通过量、算、滚、围等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很多物体表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围一围、滚一滚等活动,在操作活动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以此达到进一步强化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发展数学思考,并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体验“做数学”的过程。】

说明:测量周长方法上,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滚、绕的方法重在得出,不求严密、规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三)、联系生活,感恩行动

1、师:那我们的身上,哪些地方的周长经常用到呢?(头围、腰围等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个有关老师腰围的实际问题。

2、出示:老师在商场里选中的一条裤子,裤子的半周长是35厘米,老师的腰围是67厘米,这条裤子适合老师吗?(课件动画演示的形式出现)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你们的衣服大部分都是爸爸妈妈帮你买的,那么舒服,那么合身,那么你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为爸爸妈妈选择合适的型号吗?

3、师:(课件出示型号表)型号、尺码的对照表。第一行是型号,分为SMLXLXXL。 第二行是对照的腰围。

型号

S

M

X

XL

XXL

腰围

师:请同学们今天回去完成一个感恩活动,先测量父母的腰围,然后为父母选择一套适合的衣服。

小结: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应用,医生通过测量人的胸围、头围可以判断人的生长发育好不好。

那么还有什么时候也要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呢?(学生举例)

(要买裤子,得测量你的腰围;给花坛装上栅栏,也得知道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指现实中有关周长的事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周长的含义,与此同时体会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拓展延伸,挑战自我

出示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

1、提问:这三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学生回答。

2、师把其中两个贴在黑板上,另一个剪成如书本第62页第5题第3小题的形状。

现在你觉得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哪个图形的周长短一些?学生回答后验证。

3、把第二张卡纸剪得更为复杂,但是周长还是相等的。

提问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刚才两个比较怎么样?为什么?

4、从刚才的观察中你发现了什么?

5、课后,自己动手试一试,看看和你的观察是否一样。


(五)、神舟六号,我们的骄傲

(视频)神舟六号飞船飞每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圆形轨道时每圈飞行距离约为4万多公里,这是我国一大批科学家经过高科技的仪器设备测量和计算的结果,神州六号发射的圆满成功激励这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女,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后像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那样,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设计意图:最后通过联系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


(六)趣味小知识介绍:怎样确定地球的周长呢?

(教师介绍:播放录音)公元前3世纪,有位古希腊数学家叫埃拉托斯芬。他才智高超,多才多艺。他生活在亚历山大城里,另有一座城市叫塞尼。阳光都能直接照射城中一口枯井的底部,同一时刻,亚历山大城却没有这样的景象,埃拉托斯芬利用数学的相关知识,推算出了地球的周长是39250公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测量。计算是相当准确的。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计算是在22个世纪之前就完成的,况且他没有离家多远,只用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凭借自己聪明的想象力得出了这一结果。联想到埃拉托斯芬去世1800年后,仍然有人为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而喋喋不休时,埃拉托斯芬高超的计算能力和惊人的胆识,益发受到人们的称颂。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古希腊科学家测地球周长的小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价值。】





教学反思: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全新的课堂,开放的舞台!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合理设计活动,让学生从“指”入手, 在“做”中升华,创设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氛围,精心搭建求知的舞台, 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在快乐的舞台上绽放思维的火花.,就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全新理念!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导入新课“新”。

从学生喜欢的黄山湖公园入手,以指出黄山湖公园一周的边线以及学校门口的荣誉牌上的边线,学校新操场的一周的边线等活动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经验,并采用找一找、描一描等活动,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二、探索空间“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三年级的学生要建立周长的概念,就要创设有效而有趣的活动使其有所体验,怎样才能把数学活动组织得有序有效呢?这也是我们实施新课程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搭建学生活动的平台,组织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逐步发展的层次性活动,以活动为基础,在活动中探求新知。给学生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图形周长测量策略的过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意义”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名片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硬币周长等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周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三、处理教材“妙”。

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和学习内容的情况,根据学生情感的需要,创设活动情景和活动空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成功的喜悦,超越了原有教材的框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充分地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舞台,让学生的思维迸射火花。


四、结合生活“实”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在熟悉、亲切的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求法。在描的这个环节结合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所以出示江阴市地图,让不同乡镇的学生描出自己所在乡镇的边线,再次感知周长的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需求。

习题设计时结合本校德育处的感恩行动,设计了感恩行动一:为老师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在商场里选中的一条裤子,裤子的半周长是35厘米,老师的腰围是67厘米,这条裤子适合老师吗?(课件动画演示的形式出现)

感恩行动二:(实物投影:出示型号表)型号、尺码的对照表。第一行是型号,分为SMLXLXXL。 第二行是对照的腰围。


女装:

型号

S

M

L

XL

XXL

腰围(厘米)

5561

6167

6773

7379

7886

请同学们今天回去完成一个感恩活动,先测量妈妈的腰围,然后为妈妈选择一套适合的衣服。如果有兴趣先查查男装的型号、尺码对照表,然后为爸爸选择一套合适的衣服,好吗?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这样,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最大的感触是:教师必须大胆放权。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前进; 给学生一个方向,让他自己去创造.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学生主体的开放,教师是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的最大潜能。

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语言表达过于书面化。

课堂中的语言艺术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如何把教师的语言演译成学生的语言非常重要。如,本堂课中让学生在从周长的概念过渡到具体图形时,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我们知道了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那落实到具体图形中,它的周长是指什么呢? 这是教案设计时的话,本不应该直接拿到课堂中,而要把它转化为学生易懂的、具体的图形中去。又如,在概括周长这一概念时,我说:老师来完善一下大家所说的“什么是周长”。 这“完善”一词太书面化了,学生难以理解。如果用:“老师再把大家的意思说一遍,听听老师所说的是不是你们要表达的”就比较好了。 另外,上课时教师声音的抑扬顿挫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关键词的重读能成为引导学生的好的手段。这点在今后也要逐步提高。


二、板书设计不合理。

一堂课的板书设计应当体现整堂课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流程,在课堂总结时也有利于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的内容。我应该在学生上台板演后整理一下学生所写的,这样可能会使板书更整洁,更清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手势、演示设计不合理。

在解释长方形周长的不同方法时,我只是用手比划了一下“长×2”“宽×2”“(长+宽)”,本意是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可这样一来使学生不明确教师的提问指向。应该用粉笔或其它工具做一下记号,如“ ”等具体直观的记号,接下来的在实物上体会“(长+宽)”“长×2”“宽×2”时,我用了实物投影仪把事先准备好的图形直接展示给学生,但如果要学生真正地理解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意思,最好是教师亲自操作给学生看(用色彩鲜明的笔勾一下)比较直观、易理解。


四、思考性问题

1、 在教学开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如何及时准确的实施?

2、为使教学更加有效地实施,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案例中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是否全面、有效,代表性强?


纵观整节课,我感觉最遗憾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三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总之,在课前分析、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关键。对自己的不足有了认识,就给今后的学习教学指明了方向。朝这个方向努力一定能做到,做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