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佳芬名师工作室“发展学科能力,推进深度教学”研讨活动 2020-10-17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屈佳芬 所在单位: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 执教时间:2019-12-23 执教地点:临港实验学校行政楼二楼阶梯教室 执教内容:讲座《深度教学:理念与策略》 参加对象: 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

深度教学:学校改变与教师成长

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 屈佳芬

我校于2012年加入郭教授团队“海峡两岸能力生根”实验学校,四年来,学校在专家团队的引领下,积极进行深度教学改革实验,从学校管理、课程改革、课题研究、课堂实践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现将我校的一些粗浅想法与大家进行交流,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们的行动

扎实培训,让深度教学理念先行

深度教学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操作要点,让老师们快速自主地投身与教学改革中来,是我们的首要工作。我校首先进行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培训机制,让深度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

1.全员性学习——促进理念认同

专家讲座

郭教授团队的讲座指导是教师对深度教学理念的第一认识,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每学期,我们都会主动邀请郭教授专家团队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培训,从深度教学的理念,深度教学的策略各个方面为老师讲透,使老师理解深度教学的内涵。如,郭教授的讲座《》,伍远岳博士的讲座《》姚林群博士《》吴宏博士《》

读书活动

学校大力推行读书行动,制定读书计划,倡导“全员共读”,为教师定制《读书与学习笔记本》,向每位教师赠送一本与深度教学密切联系的书籍,印发华中师大郭元祥教授团队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供教师阅读,在骨干教师团队中启动“漂流书海、撞击智慧”的图书漂流活动,开展“主题性阅读”,“图书漂流活动”。以此促进学校教师对课题的理解,为行动研究打好理论基础。

2. 共同体活动推进研究深入

我校以教师共同体活动为抓手,深度推进研究。学校成立了以“话题沙龙为载体的骨干教师共同体活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学科教师共同体”,“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的管理队伍共同体”,“以主题心育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班主任共同体。”通过多个共同体的活动将深度教学贯穿到学校的各个方面,使深度教学真正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充分渗透。

如为了深度理解郭老师的《知识的性质、结构和深度教学》这篇文章,我校在老师们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了骨干教师学习研讨会。

再如:我校组织二十多骨干教师举行了一场“话题沙龙:绽放集体智慧”为主题的骨干教师共同体活动。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以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着眼点,精心拟定了三个研讨话题: 1.你如何积极面对全员课型大比武——特别是在试上效果不理想,组内老师又不给力的情况下;如果你作为教学管理者又该怎么做? 2.就学校老师年复一年重复旧教案、老教法的做法,请你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3.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学困生或问题生转化的策略和方法。三个话题直指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老师们畅所欲言,献言献计。这样的研讨形式既为学校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提供了借鉴,更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思考着前进,思考中成长,思考中发展。

管理队伍共同体(刘校长)

项目一:以季子文化为基础的德育特色项目

组长:刘国平

执行副组长:毛建新、黄容伟

组员:陈玉琴、刘玉兰、黄华、徐玉娟、王叙君

项目二: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的教师发展规划

项目三:以创新育人模式为导向的智慧课程体系

组长:刘国平

执行副组长:屈佳芬、杨建刚

组员:胡城华、高翔、沈丽洁、潘静婧、蔡丽亚

最近我们正在研究深度课堂的课堂体系,我们的教学课程组成员又将进行新一轮的共同体活动。

课程领衔,让深度教学引领改革

校本课程建设是我校的相对薄弱环节,原有的校本课程停留在点状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在郭教授团队的指导下,通过项目组活动,我们重构了课程理念,架构了课程框架,打造了精品课程。

1.重构课程理念

课程是学校学生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我校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创新了育人模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学校,我校对原中小学各自的办学理念和特色进行了统整,确立了“让校园成为每一位师生智慧生成与绽放的幸福乐园”办学理念, 在“品正学实,成就智慧人生” 的育人目标引领下,我校又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智慧的生长”的课程理念,让每一位学生在课程中触及智慧,亲近智慧,让智慧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奠定智慧的人生。

2.架构课程框架

围绕 “为了每一位学生智慧的生长”的课程理念,我们确立了“智慧树型课程”结构模型,从而来建构我校的课程体系(如图所示PPT)。这棵树代表我们的“智慧课程”,树根部分就如同学校的基础发展课程,枝干分别是素质拓展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一棵树不仅要根深本固,而且要枝干粗壮、枝繁叶茂。就如同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有坚实的国家课程作为基础动力,更要有适切孩子个性成长的素质拓展课程和创意实践课程为其发展和创造夯基。

“智慧课程”包括基础发展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基础发展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素质拓展课程,是整合儿童发展与学校办学理念以及办学传统、资源等因素设置的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则是指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指向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健康发展。

基础发展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是不可分割的,是存在着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它们是一个整体,是渐进、互动的关系。基础发展课程是根基,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目标的具体体现;素质拓展课程是以基础发展课程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补充的课程;创新实践课更指向于综合性和探究性,需要对课程进行整合与重构,明确每一课程的设计定位,使课程结构更为严谨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如图所示PPT课程框架)。根据课程框架图,我们具体设置了以下具体的课程:(PPT出示)

3. 精品课程打造

我们很多的素质拓展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是与我校的“季子文化苑”相结合的。上学期我们在三年级进行了“春天来了”课程的实施。“春天来了”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是我校智慧课程体系中“创新实践课程”中的一个学科。因其课程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所以课程的实施也具有一定的时令性。从活动前期准备到活动成果展示逾期三个月时间。本课程分选修课和必修课两部分组成,必修课的教学与国家课程的设置相结合,而选修课则更加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差异,适切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其与基础课程相结合,具体设置如下(出示PPT):

语文学科:利用“阅读”与“习作”的时间(每周一课时)进行有计划地教学。背诵积累优美诗词,写观察日记。

音乐学科:每周一课时。音乐课安排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孩子喜闻乐见的春天里的歌,并试着学用相关器乐演奏春天的乐曲。

科学学科:每周一课时。科学教师结合科学教材有针对性地利用春天里的资源让学生去观察,引导学生对春天里的生物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英语学科:每周一课时。教师补充或拓展与春天相关的诗歌和惜时的名人名言,歌曲等。

美术学科:每周一课时与既定的美术教材相整合,教学学生画春天的画。

信息技术学科:每周一课时。教学中与电脑绘画相结合,每人能运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完成一幅春天的画。

如语文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搜集了大量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关于春的古诗(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背诵古诗75首中选取描写与春天有关的内容《咏柳》《春晓》《绝句》(2首)《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清明》《江南春》《惠崇春江晓景》《春日》《游园不值》《乡村四月》《村居》等十几首古诗);诵读朱自清《春》及一些精彩片断等,在整个三、四月份期间,学生利用早活动或阅读的时间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积累精彩片断(链接出示PPT

在写春天方面,我们每班至少选择一种动植物作为着重研究的对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细微地观察、亲身实践,并指导写好观察日记(状物、写景类作文)。这是我们各班的课程内容表(下表PPT


班级

课程内容

描写内容

三(1

豆芽生长记

泡豆芽、观豆芽、尝豆芽

三(2

养蚕

观察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三(3

风信子

生根、长叶、开花

三(4

柳树

发芽、长叶

三(5

小蝌蚪

研究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6

桃花

盛开后的绚烂情景

三(7

油菜花

开花到结果的过程

三(8

白玉兰

孕育花苞到凋谢的过程

三(9

种子发芽

种子在泥土中的生长情况

欣赏各种“春天来了”各种图片(出示PPT)。

这一课程在江阴市组织的优秀校本课程评比现场评估中,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本学期我们又对春天来了进行延伸研究,开展了“秋天来了”校本课程的实施。(黄少锋)

、课堂实践,让深度教学落地生根

课堂是实施实施教学的主阵地,只有落实到课堂层面,通过改变教师的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才能让学科能力真正生根。近年来,我校开展了扎实的课堂实践活动,让老师们在各级各类课堂研究中转变理念,优化行为。

1.多样化的深度课堂研讨

1+X”跟踪课

我校长期聘请了江阴市语数英名师定期来校课堂指导,每月一次,从不间断。被指导的老师是各学科中的骨干。每次活动,全体学科教师参与,两名骨干教师上课,然后名师深度点评。“1+X”,“1”就是每学期定一名骨干教师,这位骨干教师每次都要上一节课,即跟踪听课培养,“X”即由其他骨干教师轮流上。也就是每次活动中有一名老师是固定的,另一名是轮流的。通过这样一种机制,让骨干教师不间断地思考,研究课堂,从而推动整个学科组的建设。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主题研讨课

主题式的课堂研讨可以针对性地解决一些问题,或将某个专题研究更加深入。深度教学是一个大概念,涵盖着教学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每学期会分学科列出一些小主题,引导教师进行主题式教研,真正将深度教学推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如我们感觉教师在新授课上研究比较多,而对练习讲评研究不够,很多老师讲评练习没备课,不思考,讲到哪里是哪里,因此,我校在数学学科开展了以“有效练习讲评,追寻深度课堂”为主题的练习讲评微课研讨活动。事先准备好当堂练习,让三年级各班学生同步练习完成。然后选三个教师来进行“同题异讲”的微课展示。三位教师凭着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对教材的解读和对知识点的把握,各具特色地精彩演绎了练习题的讲评过程。提供这样一个活动后,各年级备课组围绕练习讲评主题展开讨论,从关注学情、关注参与度、关注策略、关注构建知识网络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样的主题研讨课,针对性强,对解决教学中的细小问题有着较大的作用。

如语文教学:

英语教学:

兄弟学校交流课

我校积极与参与深度教学的实验学校,与江阴市城区学校进行同课异构活动,让教师走出学校,多层次碰撞思维,促进对深度课堂的理解。

2015年过4月,我校与武汉市光谷二小举行了语、数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我校周洁教师执教的《画满画儿的圆月亮》和翟秋琪老师执教的《旋转》分别得到了华师大郭元祥教授和姚林群博士的高度赞赏。这也是我校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又一硕果。

晨光同课异构

江山与武汉

同时还有学校的一些常规课堂展示活动,如名优骨干展示课,课题进课堂展示课,师徒同台交流课等,我们旨在通过多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让教师真正反思自己的课堂,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学科化的深度教学策略

在深入学习根据郭教授团队给我们指导的深度教学总体策略基础上,我们分学科对总体深度教学策略进行学科性的再次细化,如数学学科,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策略,并建构了教学流程: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

问题导向教学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力,把学生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围绕具体、学习性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隐含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师生交往活动。

问题导向策略的流程为: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 互动释疑、探讨问题 建构知识、解决问题 总结反思、衍生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创设情境是前提,教师要创设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的情境,促使产生问题,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互动释疑是关键,教师要引领学生围绕核心问题,与同伴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多层思维的作用下,将问题与已有的经验进行找到了意义链接,主动建构知识。同时,还要注重解决问题后总结反思,让学生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使课堂产生新的张力。

实施问题导向教学策略时,问题的本身是组织学习活动的核心,它具有“导向”、“激励”、“组织”、“交流”、“评价”、“创生”等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提炼核心问题,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有时还可以将核心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将问题贯穿于课堂全过程,成为课堂的主线索。

系统还原教学策略

系统还原策略是指以数学知识系统和学生认知系统为基础,分析某个知识点在知识系统的位置,把“点”还原到知识系统中,以系统的、整体的教学观对“点”的知识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理解“点”的同时,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引导学生将零碎的数学知识点、数学思想和方法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形成新的知识系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系统还原策略的流程为:原系统 →新质介入 →系统冲突 →系统改造 →构建新系统 →原系统

实施系统还原策略,需要教师有结构意识,对知识的分析不能仅局限在一节课,要站在整个单元的角度乃至整册教材甚至整个学段来进行分析,凸显知识间的联系,适当的进行渗透、改组,促使学生能启动原系统去加工新知识。这种以结构来统领知识的教学是实施深度教学的有效方法。

本质溯源教学策略

本质溯源教学策略是指教学设计时从数学本质出发,选取贴近本质的数学材料,设置与本质相关的问题情境串,使学生在逐层探究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找到数学模型与数学原型的联系,实现本质与经验的对接,让学生的思维聚焦于数学本质内涵的感悟中,再此基础上抽象本质,理解本质的教学活动。

本质溯源策略的教学流程为:选取素材、贴近本质 →设计问题、基于本质→分层探究、直抵本质→变式比较、固化本质  →及时抽象、聚焦本质

深度教学摒弃过于追求表面热闹的表层探究活动,凸显对数学本质的感悟、理解和掌握。数学源于实践,数学知识中的很多的概念,原理都可以找到生活的原型。以“探寻本质”为线索开展教学,可以改变学生概念理解的经常出现的浅尝辄止,生搬硬套现象,呈现数学特有的教育形态,使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特有的价值与魅力。

合作探究教学策略

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是指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探究主题为基本导向,小组成员为了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自主的数学思考,有相互的交流争辩,有清晰的数学表达,在小组成员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合作探究教学流程为:呈现问题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数学概括清晰表达

合作探究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将促使学生从课堂的边缘观望者向核心参与者的转变。实施过程中,合理的分组是前提,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的原则,组长的角色是关键,将调控本组成员进行独立地数学思考和有效的数学表达。

3. 学本化的深度课堂评价

四、课题推动,让深度教学成果物化

为了让深度教学真正浸润到每一位教师,我们带领教师走进教科研的通道,引领老师们用科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日常教学,做“问题化、草根化”的课题研究。

1. 以分层推进为策略,打造教师专业共同体

考虑到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我们根据木桶原理,提出了“长板先行、短板跟进、新手出新、整体提升”的分层推进策略,引领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打造教师专业共同体。

长板先行 ——学校的科研骨干作为长板对象,要求人人有一项课题,在科研活动中起引领与示范作用。

短板跟进 —— 学校的教科研能力欠缺的老师作为短板对象,不需要他们做课题,但参与学校的科研活动,促使他们在科研中成长。

新手出新 ——新教师在师傅的带领下做课题要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缩短成长期,争取短时间内成长为科研骨干。

整体提升 —— 学校的一般的教师作为“整体提升”的对象,在骨干的带领下逐步地做课题研究,积累丰富的过程资料,力争进入“长板”队伍。

通过分层推进,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

2.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进教科研一体化

学校确立“教研活动专题化,科研活动实践化”的教科研一体化思路,有序深入推进课题研究。首先扎实进行学校总课题的研究。学校“十二五”省级规划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校本研究》顺利结题,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无锡市精品课题二等奖、江阴市课题预报预审精品课题一等奖。学校课题被市局全国规划课题“基于学校变革的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县域研究”列为招标课题。其次,有序进行学科组课题的研究。如《九年一贯制学校足球课程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学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研究》等课题都直接指向教研的细小问题,将学科组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效融合,促进学科组的长效建设。再次,全面开展教师专项课题的研究。教师找准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以专项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近年来,我校有100多项专项课题在江阴市、无锡市乃至江苏省立项,学校已形成可专项课题研究群,课题研究涉及与教学有关的很多微小问题,真正使科研紧紧与教研结合,使研究紧紧与课堂结合,既有实践的改进,又有理论的提升。(课题群)

3.以专业思考为载体,努力积淀教科研成果

学校鼓励教师自我反思,要求教师开展“四写”即写读书笔记、写课后反思、写教育思考、写科研论文,定期组织读后感、案例等评比活动,择优录用在校报校刊上,积极推荐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论文评比,以专业写作促进教师理论研究的深度,使教师的教育由经验型逐渐向科研型转变。

、我们的收获

坚实的行动,带来了学校可喜的变化。

1.名师队伍提质增量。

三年来,名师队伍增量提质明显:一位老师被评为无锡市名教师;一位老师被评为江阴市名教师;两位老师被评为无锡市教学能手;胡三位老师老师被评为江阴市学科带头人;13位老师被评为江阴市教学新秀以上荣誉。最近在进行的新一轮江阴市新秀、能手评比活动中,有10多位老师进入第二轮课堂考核环节,有76人次在市级以上赛课、基本功比赛、优课评比等活动中获奖。教师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明显。

2.科研物化成果颇丰

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江阴市专项课题优秀组织学校,这在江阴市是遥遥领先的。

2014年,学校课题专著《学习共同体建设——一种行动的选择》已正式出版,另一部专著《课堂转变:走向深度教学的行动研究》又已通过审稿,下个月将正式出版。

3.学习能力发展明显

4.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中考最近两年连续有突破,小学毕业考试处于临港开发区领先位置,在整个江阴市处于前列。

、我们的思考

1.名师队伍的建设。我个人也想在郭教授的指导下冲一冲江苏省特级教师。

2.深度课堂的构建。江阴市2016年是课堂改革年,我校将在深度课堂的特征、策略、模式上进行深入研究,形成适合我校的深度教学构建体系。

3.学校文化的打造。通过新一轮的合作,真正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走向文化立校。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校只是一所农村学校,与在座的兄弟学校相比,肯定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希望我们在郭教授团队的指导下,我们多交流,多研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