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名师工作室初中英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 2020-10-17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基于英语学科素养,对英语学科的课程整体规划。开设与国家课程高度融合的拓展课程。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研发适合学生的多元化课程是实施好国家课程的手段,也体现了教师团队的教学机智。

关键词:初中英语;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群;重构课堂模式;校本教材


新课改提出“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开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极大地推动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深入开展。如何实施好初中英语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这是我们一线英语教师一直在探索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通过、实践和反思,我们在学习中体会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蕴意,在实践中探索、积极优化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开设与国家课程高度融合的拓展课程,在反思中获得经验。本文介绍了我校英语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个策略:构建基于学科素养的课程群;重构课程视域下的教学模式;编写蕴涵教育智慧的校本教材。我们在研究与分析这些做法的过程中,努力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英语课程的建设,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也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构建基于学科素养的课程群

    1.主要措施: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逐步形成关键的能力、必备的品格与价值观念。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包括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文化品格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表征。

    英语教师在理解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开设丰富的英语拓展课程。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群应立足于三个维度(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社团活动)。我们在初一年级开设《IRead——朗读技能》,专门帮助学生训练语音语调,为初一年级学生创造开口读英语、说英语的环境。在初二年级开设了《IRead——英文名著欣赏》课程,学生通过阅读英文名著简写本(如有可能,观看根据文章内容拍摄的movie),欣赏优美的文字、理解故事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善与恶。然后同学们一起进行读后分享“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所感悟的”。增加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初二年级还开设了《英语表演唱》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英语歌曲,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感受讲英语国家的西方文化。学校还开设了《模拟联合国》课程,通过培训和选拔,选送学生到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青少年峰会。

2.分析反思:首先,从归纳法来看,儿童必将成为社会人,也必须为成为社会人做充分的准备。一个人自身拥有的知识、为人处世的方式及个人品格决定了其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为此,学校应该为之提供尽可能广泛的课程和活动,使其在道德、审美及科学等各方面获得充分的体验,通过探索、反思形成其必备的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其次,环境对形成人类经验和思想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塑造人的品格很重要。丰富的文化经验对儿童世界观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围绕学科核心知识,英语学科可以开设丰富的课程,创设理想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活动参与中感受文化、获得经验。根据学生的程度,在开设课程的初期制定的目标要有层次,在不同年级开设的英语拓展课程要适合本年级学生的情况。课程目标过高或者过低,课程内容过难或者过易,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状态。

因此,课程开设前要调研,要了解学生的兴趣。课程实施中要进行跟踪研究,及时发现课程的优缺点,进行过程性评价。学期结束,对一学期来三个维度的课程实施情况分别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教师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期待下一个教学循环中有进步。

    二、重构课程视域下的课堂模式

    1.主要措施:英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发与应用,实施初中英语国家课程校本化。三个维度的每一个课程,具体课程目标不同,课程内容不同,因此课堂模式也不同。

基础课程的课堂模式总体根据“五步教学法”确定,即Revision, Presentation, Learning, Practice, Practice(Improvement﹠Consolidation)。基础课程的教材是《苏教版牛津英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情况,我们对每个单元的六大板块(Welcome, Reading, Grammar, Integrated skills , Study skills和Task)进行梳理比较,研究各板块的内容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找出联系的纽带,找出重点难点,找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弄清楚每一个板块对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板块的目标重点,整合教学内容,引领学生从获取信息,到消化信息,再到输出信息,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例如,Welcome板块重点在于激活关于本单元话题的知识储备,教学中除了提供或者回忆大量的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还要重视口语练习。Reading板块的重点是进行语篇训练和文本解读,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基础语言知识的应用。所以Practice环节既要重视语言知识也要进行语篇练习。 Grammar的重点在于梳理好本单元重点的语言现象,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为后面的几个板块服务。创设语境进行语法训练是必要的。Integrated skills板块注重通过听、说、读、看、写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其中,在“Pre-Listening”阶段,要给学生搭支架。可以通过师生对话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利于学生在听录音时迅速做出反应。Task板块指导学生整理思路,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组织语言书写成文。这个板块中的文本只是提供的范文,因此课堂的重点在于学生应用本单元知识,落笔仿写文章。

拓展课程的课堂活动更加开放,更注重小组合作、学生互动,因为学习内容更具拓展性。更加强调在活动中,学生思考、锻炼后获得真知。讲究的是活动中获得体验。例如,《IRead——名著欣赏》的课堂常常让学生充满期待。我们采取的教学模式是课前阅读,课中分享,课后总结。课堂上,最让学生激动的就是分享阅读经验(成果)的环节。同学们分小组,将阅读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享给全班,形式多样(Reading,Telling stories,Interviewing, drama)。

《模拟联合国社团》中一些“资优生”在社团活动中起到带头作用。他们学习主动,表现积极,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开始熟悉模拟联合国大会流程,学习用英语演讲、用英语辩论、用英语协商,尝试在学校组织开展模拟的联合国青少年峰会,锻炼同学们额能力。

2.分析反思:首先,课程建设触及课堂教学变革,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文化样态。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课程与课堂不可分离,教材与方法、目标与手段是两者内涵的延续。当两者的价值取向皆定位于“兴趣”时,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追寻本真的过程。当我们按照课程的逻辑、基于课程标准、聚焦课程目标来开展课堂教学,就可以将“一堂一堂课”串成了“课程”。我们从课程的视域研究课堂,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课堂教学。我们就必须舍弃对课堂“极致”的追求,而遵循规律、规范,帮助学生理性地追求知识的储备、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课程视域下的课堂,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已有基础知识、生活经历和学习能力,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相对于不同维度的英语课程,课堂教学特点并不相同。相比较而言,基础课程的课堂,相对会严谨一些。更加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拓展课程的内容更具拓展性,课堂活动就更加开放,更注重小组合作、学生互动。更加强调在活动中,学生思考、锻炼后获得真知。讲究的是活动中获得体验。只有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活动、教授适合学生的内容,师生才能劲往一处使,才能聚焦活力课堂。只有适合学生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三、编写蕴涵教育智慧的校本教材

    1.主要措施:在大力开设课程的过程中,老师们一致认为应该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在基础课程这个维度,我们重视基础语言知识,整理出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词汇和习惯用法。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例题、习题和考题。在拓展课程维度,根据学生特点编写适合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的校本英语教材。例如,初一年级的《IRead——朗读技能课程》的教材以训练练学生的朗读技巧为目标,通过“国际音标”、“连读与爆破”、“意群与停顿”、“重读与语调”、“节奏与押韵”等环节的学习,感受朗读的韵律,提高学生朗读英语的能力、在朗读中增进语感。通过“模仿配音”和“演讲训练”,使学生初步发展用英语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初二年级的《IRead——名著欣赏课程》以拓展阅读渠道、提高阅读能力为目标。学生的任务是阅读“The Phantom of the Opera”,“Little lord Fauntleroy”,“Five Children and It”,“Nello and his faithful dog”,“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Gulliver's Travels”,“The Murder of Mary Jones”等名著简写本。伴随着阅读过程,他们要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如:回答问题、做读书笔记、撰写读后感、编写简单的表演脚本等。在任务驱动中阅读,既可以享受生动的故事带来的乐趣,也能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2.分析反思

    初中英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以教材为载体。有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校本教材作出了界定,认为英语校本教材是英语教师个体或群体,为有效施行英语校本课程而编制的教学材料,它具有多种形态,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以及辅导资料。

    我校英语学科的校本教材包括基础课程的“三题”(典型例题、习题、考题),拓展课程的“教科书”。为了有效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我校的英语教师通过最近两至三年实践,逐步积累资料,编制的校本教学材料。我们认为校本教材编写时,要注意符合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时代性等原则。课程目标明确,设计的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时间有保障,课程评价有跟进。基础课程的“三题”资料,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资料,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与国家课程高度融合。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通过三年的循环,不断修改,目前形成初稿。拓展课程的校本教材基于国家课程、融合于国家课程、又高于国家课程。教材的编写尊重客观规律,在学生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提升英语学习的目标要求,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校本教材旨在活动中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教材的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根据教师使用的感受、学生的喜爱程度、教学的实效性判断如何进行修改。

                                                                                                         

结语:综上所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我们要面增强问题意识和学习意识,还要拓展思路,重视课程开设中每一个细节,构建更完善的课程体系。我们要鼓励英语教师持续进行校本研修,提高个人理论知识和实践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梅德明.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课程改革[R. 2017.07

2﹞杨四耕. 好学校是温润,纯粹,舒展,美好,柔软而有力的[OL. 2018.02

3Howard A. Ozmon, Samuel M. Craver,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Seventh Edition) 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09

4﹞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周斌.把“课堂”串成“课程”[OL.2017.03

6﹞蔡伟.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M.2012

7﹞邓霓裳.高中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实效性研究[D. 2016.05

8﹞郝婉贞.高中英语校本行动研究的问题及策略[J]. 知识文库,第11,2017.06

9﹞李群,张萍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基本范式[J].中小学管理,2015.11

  •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