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贤栋:《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图像资料运用策略研究》 2020-10-18
网站类目:研究成果获奖 姓名:夏贤栋 所在单位:江阴市第一中学 获奖类别:论文评比 获奖级别:市级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2020-10-18 评比部门:无锡陶研会 发表刊物: 刊物级别:国家级 发表时间:2020-10-18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图像资料运用策略研究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夏贤栋

图像是人类视觉的基础,也是对于自然景观的客观反映,人类通过图像认识世界,图像包括照片、绘画、剪贴画、地图、传真、书法作品、视频资料等多种。在历史学习中,史料实证的能力是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要运用各种史料进行辩证分析,尝试充分利用可信的史料,对历史进行重现,合理地分析各种历史问题。然而在历史教学中,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史料其实就是文字资料,但是却忽略了图像资料也是史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教学中基于史料实证这个历史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尝试选择各种图像资料,运用其分析各种历史问题,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图像资料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升学生史料实证方面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了解背景,拓展知识深度

运用图像资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在文字类的史料中,由于作者需要使用文字进行记录,所以就会将具体形象的历史事实抽象化,在这过程中难免会漏掉一些重要的部分,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地利用这些史料进行阅读,难免就会产生困扰,其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也会变得肤浅。我鼓励学生在收集文字类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寻找各种图像资料,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背景,能起到知识拓展的效果,学生就会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时展现出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然而,古罗马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说实在太过于遥远,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不够熟悉,自然无法更好地进行分析。我在教学中尝试将图像资料融入到了教学中。首先展示了各种古罗马时期的图片,在图片中有古罗马时期的画像和雕塑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学生能初步了解古罗马时期人们的生活。其次,为了让学生的知识深度得到拓展,我又给学生展示了同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活境况,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古罗马人的生活。我还给学生展示了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法律的起源,促使学生认识到罗马法的历史之悠久。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罗马法在古罗马人的生活中有着怎样的作用,罗马法的出现在世界法律史上有怎样的意义。”图像资料的使用起到了拓展学生思维的效果,让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所认识,对于法律相关的知识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图像资料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利用图像资料了解历史背景能避免学生因为文字过于抽象而产生误读。同时,学生也能借助图像深入下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历史问题,了解历史背景,对于历史的学习会更为深入。

二、叙述史实,补充必要信息

史料实证要求学生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学会搜索史料的途径和方法。如果学生只懂得收集书面文字史料,那么对于历史的分析和探究显然是不够深刻的。我鼓励学生尝试搜索更多种类的史料,通过分析图像资料的方式补充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信息,并尝试借助这些图像资料进行史实叙述。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提出重要的证据,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在学习“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的过程中,学生要通过查阅史料的方式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发展情况。如果学生只是通过文字展开阅读的话,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其中的文字资料的理解也容易产生误解。如《鬼谷子·谋》中提到“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如果仅仅只是阅读这段文字,那么学生很可能误解‘司南之车’是一种‘取玉’的工具,如果能结合图像资料,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司南之车的具体状态,学生会明白这实际上是一种类似指南针的工具,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在阅读文字中产生误解。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通过搜索图像资料的方式搜集更多信息,让学生对于古代的发明和发现有更深刻的了解。如有学生在图像资料中发现了古代的算筹和算盘,再对照文字资料《九章算术》进行分析就能知道,其实我国在古代就已经掌握了以计算为中心的完整体系,而且,这种体系还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由此可见,利用图像资料的确是能起到补充资料的效果。

图像资料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为图像是用来记录社会现实生活的,能够将当时的社会真实场景通过图像展现出来。所以如果能在历史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各种历史图像资料,学生就能从图片中把握住信息点,展现历史事件,理解图像和历史之间的逻辑关系,起到补充重要信息的效果。

三、联系对比,形成立体网络

如果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只是从文字资料中获得信息,那么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都是平面的,缺乏立体性。如果能适当地加入一些图像资料,那么学生就能将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学生的头脑中就会逐步形成立体的网络,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也会更为深刻。

在学习“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我通过展示系列地图的方式促使学生展开对比分析,让学生逐步形成立体化的思维网络,对于新航路的开辟和发展形成一定的了解。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和旧航路有关的地图,这些地图中也包括了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然后我又给学生展现了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地图,并让学生展开对比分析,说说新航路和旧航路之间的差异性。学生发现,旧航路中不仅有海路,也有陆路,如有一条就是从地中海到达里海,再到达中亚,然后对接中国的丝绸之路。而新航线主要是从好望角到达印度,然后辐射东南亚和东亚,又或者是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和旧航路相比,新航路少了多国周转,而且能轻松地到达更多的地方,并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将地图和文字资料进行对比,看看新航路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将文字和图像资料结合起来,学生对于新航路有了更多的了解,形成了立体化的思维网络。

和文字史料相比,不少照片、影像类资料都具有第一手资料的特点,而且能更为客观地展现真实的历史。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将文字类的历史资料和图像类的结合在一起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展开互动对比,对于历史的认识会更为客观,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立体化的史料也能促使学生更客观地展开历史分析。

四、主题探究,发展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我还常常组织学生展开主题探究活动。然而,不少主题探究的难度太大,学生的探究有困难。我在教学中尝试组织学生在探究历史主题的时候多收集一些图像资料,这样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全面地收集各种信息。

在学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我组织学生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学生可以说说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于学生的年龄有限,所以这样的探究自然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就鼓励学生采用收集旧照片或者旧画像的方式,将其和多年后的今天进行对比,看看区别是什么。如有学生从婚丧嫁娶这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发现在老式的葬礼中,十分注重排场,需要搭凉棚,摆大型的酒宴,而且葬礼也多是土葬,需要使用棺材,礼仪也十分繁琐。但是现代则不一样,采用的是在殡仪馆和遗体告别的方法,而且多是火葬。这样的变化体现了移风易俗,由于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发生了变化,葬礼也少了几分封建迷信的色彩,多了几分真心的哀悼。

南宋史学家郑樵提出:“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由此可见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图像资料的搜索和利用。我鼓励学生利用图像资料展开辅助探究,学生可以从图像资料中获得灵感,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教授沈敏华认为图像史料就是用于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各种视觉图像,包括地图、图片等传媒对象。而英国历史学家对于图像史料的定义更为宽泛,认为包括画像、雕塑、照片、电影和电视画面等都可以包括在其中。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广泛地借助图像史料展开历史分析。这样学生能更形象化地感受历史,尝试将图像资料和文字资料融合在一起,形成对于历史的理性认识。这样就能让学生史料实证方面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 阅读(157)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