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能力研究》读书心得 2020-10-27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融合核心素养,提升学科能力

一杯暖茶,几卷好书,为寒冷的冬日带来一丝温暖,给短暂的寒假赋予些许意义。读完教育部制定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王蔷、胡亚琳、陈则航教授等著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能力研究》这两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目前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并思考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

一、依托理论,明确改进方向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即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那么,核心素养的实质是什么呢?北师大王磊教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学科认识活动和问题解决活动的稳定的心理调节机制,即学生的学科能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能力研究》这本书为我们详细解读了英语学科能力的概念及英语学科能力表现的指标体系,提出了英语学科能力表现的多维模型,呈现了英语学科能力要素框架,也称为“3x3框架”。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或其心志水平维度出发,中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由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3项一级核心能力要素组成。每项一级能力要素各有3项二级能力要素,其中学习理解能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检索、提取概括这3项;应用实践能力包括描述阐释、分析判断、整合运用这3项;迁移创新能力包括推理论证、创造想象、批判评价这3项。此外,本书还呈现了对学科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活动中的应用实践认知活动对其英语学科能力的影响较大,且在现有影响因素变量系统中,对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有显著的直接影响。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学科能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在了解了英语学科能力的具体内涵及影响学生学科能力的因素后,我在理论层面得到了依托,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改进方向。

二、情感共鸣,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结合“3x3框架”中的学科核心能力及影响学生学科能力的要素,我认为今后我的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并力求以学科能力为导向,基于情境,内化学生所学,以学生为中心,减少教师控制,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英语学习需要有持久的动力,而不是被动地苦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觉得在课上多进行英语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新授课阶段。在每个单元的welcome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Eddie和Hobo的漫画,让学生听录音模仿朗读,有时给他们观看视频,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英语学习“保鲜”。此外,应坚持让学生进行pair work,并邀请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的表演通常体现出了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在较为枯燥的语言学习中增加了一抹生机,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最新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点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可以尝试在授课过程中多设置一些需要学生深层思维的问题,激活他们的思维能力。这些问题通常是开放性的,并且需要学生进行高阶思考。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在进行对话练习时尽量避免与书上的对话重复,尝试以书上的对话为例,创造一些新的内容,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

3.      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get involved,我们自己本身也要get involved,真正地融入学生中,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融入我们,融入学习中,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相长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enjoy teaching,同时促进学生乐学善学,stimulate learning,这样的教学无疑是相当愉快的。

三、乐学善学,创出改进之路

要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提高其学科能力,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并成长。在理论层面,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聆听大师讲座和专家指导,利用空余时间认真研读课程改革或教学设计的相关书籍;在实践方面,我们可以勤听课、勤思考,对名师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把控进行针对性的听课及研究比较,之后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并不断改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轻松高效地打造一个“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英语课堂!

回望来时路,道阻且长;放眼未来时,前路坦荡。让我们不断地钻研,不停地探索,融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英语学科能力,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实现师生共同的成长!

江阴初级中学    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