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春日的中午,温柔的阳光洒在身上,照得人心里也暖融融的。中午的午间活动永远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把学生带下楼后,我坐在操场的一隅,静静地看着孩子们的欢腾劲。班上的男孩子们在篮球框下打起了球,女生们则比较文静,三三两两散散步,聊聊天。忽然,班上的“机灵鬼”小李从操场一头向我奔来,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边跑边喊:“赵老师,快来!”我满腹狐疑地向他们那边奔去。操场花坛里长出了一颗小草莓,小巧而又精致,大概是被谁种在了这不起眼的角落,看它不起眼又被人遗忘了。
小李的呼喊声先是引来在操场上散步的女孩子,她们纷纷聚拢来目睹这颗生长在花坛边的稀罕物。不一会儿,消息传到了男生的耳朵里,他们也闻讯赶来,争相观赏这株精致的草莓。正当小李要伸出手想去碰碰这株草莓时,被小王一把拉住,厉声呵斥道:“草莓是很脆弱的,你观赏下就可以了,不许你碰!你一碰兴许过两天就掉了!”还没等小王说完,小张愤愤不平地说:“不要自私,别人还没看到呢,你采掉了让别人怎么欣赏?”小李惭愧地摸摸后脑勺。
看见我在一旁不作声,“智多星”小张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颗草莓哪里来的?既然这么难养,我们该如何照顾好它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兴趣越来越浓了,硬把我拉到旁边,非要我给他们讲讲。
看着同学们疑惑的目光,我立刻意识到,这个发现多么难得,是多好的写作素材呀!于是,我故弄玄虚,卖起了关子:“你们想看到结更多的草莓吗?那草莓的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呢?我暂时不告诉你们,谁能回家写好观察日记,上网了解更多栽种草莓的知识,或者询问当地种植户种植草莓的方法,回头和大家分享,到时赵老师有神秘奖励喔。可是,咱们只能近距离观察,不能破坏,懂吗?”此言一出,孩子们激动万分,纷纷举手想当这个“观察员”……此后的每一天,总有小朋友来跟我汇报草莓的观察情况,有画出来的,有写出来记录下来的……更令我感动的是,在某一天的周五晚上,小张跑来说:“赵老师,天好像要下雨了,花坛边的那颗草莓我能不能拿塑料袋盖在上面,这样草莓就不会被雨打掉了。”听到这里,我异常感动,学生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和草莓建立了感情,他们也懂得了保护弱小,这是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啊,我随即应允了他的做法。果然,一个简易棚搭好了,为了不被雨水压坏草莓,他们用筷子将塑料袋撑起来,这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相信他们的观察日记的内容一定能更加丰富。(虽然大家到最后都没能吃到那颗草莓,但是他们在日记中写道“没吃到草莓,但知道了草莓的生长环境,虽有遗憾但也是很快乐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怕写作文的最大原因便是“无米下锅”。虽然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五味杂陈的事情,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关键是学生不善于捕捉,不勤于观察,自然没有思考后的积淀。临到写作文时,脑中一片空白,要么仿照例文依葫芦画瓢,要么把各类作文选中别人的经历借来一用,自然尽是些假话、空话,缺少鲜活的感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获取习作素材,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被动”作文的弊端也会逐步克服。正因为亲身体验,言之有物,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真挚的情感,怎不叫人动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