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语言文明之花开 卢楚红 2020-10-2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某个中午自习时间,两个男孩打架了,打架的时候,语文老师就在教室外。班里的彪形大汉霍霍来办公室通知我的时候,吓得说话都不利索了。我问他:是谁?怎么会?紧张的霍霍告诉了我一些信息。

快步走到教室,两位大打出手的孩子,一前一后站着,语文老师已将他俩拉开。站前面的小曹一边哭一边攥紧了拳头,戾气还在,后排的小关情绪还比较稳定。我说:“怎么还哭上了?先跟我出来说说什么情况”。小曹脾气还没下去,边走还是攥紧拳头。

处理这次突发事件,首先我自己保持了情绪稳定,进教室的时候,我的表情不是严肃的,是舒展的,语气也是温和的,我说“你俩先出来一下,先来跟老师告告状,其他同学不要围观,做自己的事情”。本来情绪还不太稳定的小曹选择了出来“告状”,没有继续僵持的站着。两个人跟着我去了小办公室。

小曹一边诉说自己的委屈,说着说着,竟然主动走到小关面前道歉了,他自己认识到了错误,也愿意道歉,但他反复重申一个观点:小关不应该动手。此刻小关突然特别委屈,哽咽说道:“是你一直来烦我,我才动的手!对不起!” 两个男孩互相主动道了歉。两个人陈述完各自的事实,也明确了过错方和动手原因:同桌之间的语言暴力最终演变成了肢体冲突,下手还都不轻,两个1米8出头的大男孩,在教室里大打出手。我安抚着他们的情绪,并告诉他们:不管是语言暴力还是肢体冲突,在教室里发生都不符合中学生的身份,目前最应该做的就是及时改变自己跟同学相处的模式,避免冲突。两个男孩在互相道歉后,最终情绪稳定的回到了教室继续自习。

抓住此次契机,我进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首先:语言暴力在班级内已经长期存在,通过初一一年的引导,大部分同学有所改善,但有个别同学依然执着,总是用简单粗暴的语言跟同学沟通,最终必然会遭到同学的一致反感,希望借此机会,大家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网络流行语不应该是粗暴的,而应该是优美的,动听的,使人愉悦的。其次:肢体冲突最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给大家周末两天的时候来思考两个问题,你对你的同学语言暴力过吗?如果你遇到同学的无理取闹和语言暴力,你会采取哪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下一周的班会课上,按照我的提前设想,准备好了“便签纸”,也准备好了开场白:“同学们,我们14班是一个创历史的班级,为什么这样说?你们知道吗?”学生有点懵。我继续说:“咱们班有47个同学,30个男生,17个女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典型的阳盛阴衰。”学生们开始哈哈大笑。“笑完了来回答我一个问题,用一到两个词语或成语来描述一下你们眼中的班里男生,要认真思考,不能多,只能一两个,写在便签纸上”。女生们快速下笔写下了心中理想的答案,男生们却犹豫再三,迟迟不下笔,我稍作催促,陆续郑重地写下他们的想法。

此时很多学生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在思考:“今天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继续说:“上周末,我布置了两个问题,你们回家思考过后,有答案了吗?”我又重复了一遍“你对你的同学语言暴力过吗?如果你遇到同学的无理取闹和语言暴力,你会采取哪种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两个问题明显比上一题要难答,他们开始思考,一开始表情还比较浮夸的小男生也慢慢冷静下来,这是一次自我审视的过程,答案都在他们心中,但是怎么写,他们会有自己的语言艺术。我很平静的等待,既不去看他们写了什么,也不作任何提示。

“最后补充一题,你希望14班是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你能为这个班集体做点什么?”这一题明显要得心应手的多,学生们快速答完。答完后,我鼓励他们将便签纸贴到教室前方公示栏,以示承诺生效。这种带有仪式感的活动,他们的参与和体验感还是很强的。

我在黑板上写下一行英文谚语——Treat people like what you want to be treated.接着又写下一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于男生,我想说,青春期的你们朝气蓬勃,活力满满,请用你们的理智和义气共同来守护14班每个同学和老师,不能用语言暴力和肢体冲突来互相伤害。你们是30个小太阳,发光和发热会让你们长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全班同学和老师都将是你们的见证人!”

语言教育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他们认真地听题、思考、作答,并做了各自的承诺。课后我将他们的便签纸看了一遍,写得真诚接地气。接下来的一个月,在班内几乎没有再听到一些网络流行粗俗语,后续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后记:语言暴力问题,在当下的青少年中流弊较重,脱离了原来的乡音俗语,却有了一大波新兴的网络暴力语言,很多老师都深恶痛绝,但是却很难引导,光靠说服教育能够缓一时,但却很难真正解决问题,这次肢体冲突给了我很好的灵感,如果能够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文明交流的种子,相信它会开花并结出果子。


  • 阅读(30)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