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新记” 牟娅 2020-10-2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去年夏天,我有幸成为一名新班主任。对于班主任工作,我充满好奇与热情,但对于班级事务,我懵懵懂懂。偶然间,在教室一角,发现了上一届班级留下的班规和值日安排表。我欣欣然,既然是上一届留下来的东西,应该很实用。我仿照值日安排表的格式,换掉人名,一张全新的值日表便新鲜出炉。这张值日安排表,可谓详细。时间上分单双周,内容上每一项清卫工作具体到人。诚然,这个值日安排堪称“完美”!在开学前几周,这张值日安排表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清卫工作有序进行。直到某个学生拒绝打扫,教室环境脏乱差,我开始意识到这份值日表的不合理性。

班级里最高大的一个男生,被我安排拖走廊,双周负责一周。一开始很积极,早晨来了便自觉去拖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便再也看不到他拖地的身影。我想,他大概是偷懒吧,便借机找他谈话,想一探究竟。但几次与其沟通,他只是保持沉默。真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便作罢了。临近期末,我发现教室里面的卫生越来越差,每天打扫的学生都是敷衍了事,垃圾只是扫扫过道,一些角落直接被忽视。我开始思考,问题何在?我想,大概是负责扫地、拖地的同学承担着教室里最主要的清卫工作,且每天都要打扫。但负责一些次要清卫任务(如擦玻璃、窗台)的同学,却能偶尔打扫,且任务轻松。同学们心里大概是不平衡的吧。

新学期开学,我撕掉了上学期的值日安排表,却没有贴上新的值日表,只是交代生活委员准备一个抽签盒,盒子里面放7个纸团。一张纸团写上“擦黑板与倒垃圾”,两张纸团写上“中午拖地”,再两张纸团写上“下午扫地”,剩下两张写上“下午消杀”。班级按每一列8人为一组,共6组,每一个组负责一天的清卫工作,六组轮换完以后,又从第一组开始,以此类推。每天早上,除每组固定抬午饭的同学外,其他7人每人抽一个纸团,抽到什么就负责当天对应的清卫工作。通过两周的试行与观察,相比以前,现在的教室干净整洁,几乎已经摆脱了上学期的脏与乱。清卫工作取得如此成效的原因,我想大概有以下三点缘由:

1. 抽签增加了趣味性。采取分组抽签的方式,既保证了人人清卫,但又增添了趣味。学生都有好奇心理,在抽签的过程中,好比玩游戏拼手气。拼手气抽的任务,学生不但没有怨言,反而会主动完成。

2. 非重复工作提高了积极性。每一个学生一周只负责其中一个清卫工作,且不同的周,会抽到不同的清卫任务。这种短期的非重复性劳动,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反而会庆幸清卫工作的短暂性,从而保质保量地做好。

3. 潜移默化的主人翁意识。当学生每天来教室,教室环境的干净整洁,会会让他们拥有归属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潜移默化地以主人翁自居,自觉清扫好自己的学习乐园。

    这种抽签式的值日安排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教室玻璃和窗台可能无法做到每天打扫。但凡事皆有两面性,这种清卫方式的优劣势还需要更长的实践来见证。

  • 阅读(45)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