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爆发使得基础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停课不停学”背景下的线上教学在发展不成熟、使用不广泛、优化不到位的状况下,却成了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对基础教育教学来说,网络直播授课虽难以达到传统课堂效果,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学进度压力;对网络直播授课本身来说,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有利于促进其发展。本文针对基础教育开展网络直播授课存在的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 基础教育 线上教学 网络直播授课
基础教育阶段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石,是学校教育培养人的奠基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基础性教育意义。基础教育具有全民性,基础教育的对象应是处于未成年期的全体国民。从个体发展来看,人的发展离不开现代教育的影响,每个人都要经历幼儿期与青少年期而进入成年期,基础教育发生于个体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只有夯实这一阶段的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接受更高阶段教育,实现他们终身发展。从社会角度来看,基础教育的全民性就是适龄儿童都能“有学上”,这关系着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质量规格,为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奠定基础,也是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从教育内容来看,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基础教育内容应是必需的、基本的,也应是全面的、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必需的,意味着内容是学生发展所必需的,这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基础教育不追求高深学问,教育内容是基本的、易懂的,有助于儿童理解与接受,有为个体未来社会生活做准备的要求。教育基本内容是多方面的,涵盖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态度各个维度,包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基础教育不同于专业性教育,其内容是学习者共同的学习内容,应将人类文明精华包括在内。基础教育不仅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理论,加深对现代社会的理解,还应使学生解放思想、发散思维、敢于实践,满足学习者的基本需要,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基础教育受众广泛,成为线上教学最重要的实践领域。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我国中小学的 “停课不停学”无疑已成为世界线上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式事件。作为阻断疫情向校园扩散的应急之举,这次学生和教师居家参与的在线教育实践是从未有过的创举,其规模之大堪称史无前例。学校教育短期内被迫从面授教学转向线上教学,对教育管理部门、 网络平台、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是全新的挑战。
面对师生教学时空、教学行为完全分离的现实状况,国家教育云平台,各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电视台和教师信息化相关企业都在第一时间提供了支持教师在线授课、学生居家学习和家长配合指导的解决方案,全社会协同解决中小学生 “有学上”的迫切需求。在两个月的实践过程中,全国各地的线上教学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
“停课不停学”是全国上下开展的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实验,对于教育信息化改革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首先,“停课不停学”是激发教育创新的一个机遇。“停课不停学”不是传统课堂的线上搬家,需要教师了解基于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性,重新设计教学活动,适切性地开展教学,这既是疫情防控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之举,也是一种教育创新,为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其次,“停课不停学”也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实践机遇。学生居家在线学习,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尤其小学生的居家学习,更需要教师、家长共同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线学习内容除了课本上的学科知识,很多学校还组织了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感恩教育和防疫知识教育,这也使“停课不停学”变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一次重要社会实践。
另外,“停课不停学”也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机会。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城乡教育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停课不停学”的实践过程中,无论是网络资源云平台,还是传统电视媒体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各地学校因地制宜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学生线上学习提供保障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也在不断反思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补短板、强弱项,将“停课不停学”转变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契机。
疫情之下,中小学 “停课不停学”的主要实施途径是在线教学,但又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理解的在线教学,其差异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地位上的变化。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是一种常态化教学,是学校正式教学的主体形式;而以往在线教学更多的是面对面课堂教学的补充,或者存在于混合式教学之中。
二、组织模式的变化。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大多是面向区域开展的大规模同步教学、面向班级的线上学习活动,以及以资源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三者的结合,这与以往纯粹大规模或班级为单位的在线教学在组织方式上有一定差异。
三、学习环境的变化。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家庭居住环境,在学习氛围上与学校环境不同。
四、师生关系的变化。疫情期间师生关系因物理空间的分离,从近距离的较强关系变成了远距离的弱关系。
五、资源供给上的变化。教育部整合了国家、部分省市网络学习平台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4频道等多种传播通道,保证师生能够利用电视、电脑、手机和平板等多终端接收资源,照顾到了全国各省市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为各地区开展远程教学提供自主选择平台和资源的机会。
开展线上教学2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线教师们充分参与线上直播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确实也集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现将问题总结如下:
一、教师线上授课目前多使用第三方平台,如钉钉课堂、QQ直播、微信视频会议等进行直播授课,这些平台原来多为办公专用或游戏玩家而开发,在直播授课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也无法实现教师想要达到的授课效果,教师希望能使用统一的专门软件平台来进行更专业的线上教学活动。教师对直播操作虽已较为熟练,但教师对平台操作设置不够满意。
二、教师对网络直播授课整体满意度一般,尤其对学生学习满意度较低。学生脱离了班级听课的严谨环境,自控能力较差,无法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线上课程配套的线下作业,网上也出现了一线教师花式催交作业的段子,再次验证了线上教学在实现教学效果方面的差强人意。基础教育面向的集中群体是中小学生,小学生的线上教学主要依靠家长的监督和辅助才能完成。初中生在进行线上学习的同时,堂而皇之有了整日接触电子产品的合理理由,初中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本已不容小觑。据一线教师反馈,在教师直播的过程中,甚至有学生公然捣乱直播课堂,在聊天界面大聊特聊游戏,直播过程毫无效果可言,教师虽对自己课前准备情况相对满意,但实际直播教学效果却难以达到教学预设。
三、教师对网络直播授课未来发展持中立观望态度,不认为其能成为主流教学模式甚至取代传统课堂。大部分教师认为,最适合网络直播授课的是文史类科目,而理科类科目还是更适合线下教学的严谨训练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四、网络质量、技术操作等客观因素会影响教师在教学、学生学习维度的满意度,每场直播开始之前,教师都要努力调试好家中网络通畅情况,学生也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接收能力,否则整个课堂可能因为网络的不通畅导致经常性的断连,使整个课程的授课完整性受到极大干扰。
疫情爆发使整个教育系统通过线上教学仓促应对,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线上教学也慢慢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但网络直播授课相对还是发展不成熟、使用也不广泛、优化不到位的,但是却成了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对基础教育教学来说,网络直播授课虽难以达到传统课堂效果,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学进度压力;对网络直播授课本身来说,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大规模 “临床” 试验,也有利于促进其发展。
结合上述理论研究所得结论,笔者认为未来基础教育开展网络直播授课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管理力度,开发优化专门平台。目前教育市场上的直播教学多以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为设计宗旨,奠定了直播教学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无疑是积极的发展方向,但基础教育不同于教育市场上多元化、个性化教育体系,它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价值和宗旨的,本次疫情也暴露出,网络直播授课若进入基础教育一线,成为一种通识化教学模式,还需要统筹管理、协调一致。未来基础教育进行网络直播授课应做到这样几点:1.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网络直播授课管理力度,以学生素养提升为宗旨,确保课程质量;2.广泛调研各教育价值主体对网络直播授课的需求,开发并不断优化专门授课平台。
二、加强教师培训,树立积极教学态度。虽然从整体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网络直播授课积极性较高,但教师教学习惯各不相同,也有一定比例的教师面对直播授课手足无措,教师直播授课积极性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学科差异,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专业培训缺失所致。作为一种新教学模式,网络直播授课对基础教育教师来说较为陌生,在缺乏理性认识、专业培训的状况下,教师难以根据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调整、优化其教学结构。因此,基础教育开展网络直播授课还应做好这样几点:1.在职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各年龄段、各学科在职教师网络直播授课培训,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2.高校教师教育机构加强对职前教师网络直播授课相关培训力求以专业化、系统化为目标将其与现有培养计划有机融合;3.教育管理部门要使教师明确网络直播授课的价值,树立积极的直播授课态度。
三、增强可管控性,建立完善评价机制。教学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研究发现教师对自己教学准备、教学设计等方面满意度均较高,然而通过直播授课渠道进行知识传递转化时,达到的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满意度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网络直播平台搭建了一个虚拟课堂空间,教师无法像在传统课堂那样与学生面对面,导致教师难以有效管控课堂,同时技术上的限制使教师难以将教学设计完整呈现;另一方面,网络直播授课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听评课、课堂观察等手段均不适用于这样的虚拟课堂,教师难以获得学生有效的学习反馈。因此,基础教育开展网络直播授课还要做好这样几点:1.从技术上完善网络直播授课的可管控性,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2.建立完善网络直播授课评价机制,使教师能迅速获得有效课堂教学反馈信息,实时监控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满意度。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新冠疫情的出现是一个分界线。线上教学的更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进入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双线教学”时代。这个由 “信息技术”与 “新冠疫情”的交汇带来的基础教育新时代,必将构成未来教学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1]侯怀银, 时益之.“基础教育”解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04):1-6.
[2]鲍南. 基础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N]. 北京日报,2020-05-22(003).
[3]郭庆,伏森泉,乔翠兰.疫情期间理科教师网络直播授课现状、满意度及对策研究——基于武汉市396名中学理科教师的问卷调查[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4):25-29.
[4]田俊,陈兰枝.抗疫时期“停课不停学”的特征、问题与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继新[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4):4-8.
[5]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2020(05):5.
[6]赵凤,郝春东.基础教育中学生评价的实践困局和出路[J].现代交际,2020(07):169-170.
[7]贺静霞,陶夏.基础教育学生“责任担当”素养的培育与省思[J].教育评论,2020(04):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