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丽的“误会” 沈枞枞 2020-10-2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由于学校“爱心教室”布置的需要,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的马克笔,对个性名片进行装饰。结果,还没有到活动课时间,就有个孩子来报告说彩笔丢了,就一节课的时间,一盒笔就不见了。平时在班级里,孩子们丢三落四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刚开始的我并没有特别在意,只嘱咐丢笔的孩子再找找,看看是否塞在了哪个角落里。很快,那位孩子又来了,语气坚定地说自己地彩笔被人拿走了。我意识到了问题,同时也开始犯愁。这样的事情特别难处理,班里人多口杂,不仅东西难找,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找也很有讲究。

再思考了一阵后,我在班级里确认了带彩笔来校的孩子名单,又在家长群中进行了核实。很快,一个与名单不符合的孩子冒了出来,至此,我基本可以确认是谁拿走了彩笔。那么,该如何给这个事件定性呢?刚开始的我是火冒三丈的,没想到五年级的孩子了,还会有如此行为,更是连累得我扔掉手头正在批改的作业,一整个上午什么都没干成,就调查了这么一件事。但很快,我意识到这或许也会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在孩子们行为界限还比较模糊的时候,不应该一下就贴上标签。

我冷静了下来,这孩子平时非常乖巧懂事,偷拿别人的彩笔,估计也是害怕被装饰画的时候被老师批评。于是,我利用课间,并不把他单独叫出来,而是把一个组叫到外面聊,聊聊老师的严厉,聊聊老师喜欢诚实的孩子,聊聊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我所料,中午的时候,丢彩笔的同学就来报告笔找到了,我也并没有点名是谁,对于其他同学而言,到此为止。

然而,对于这位同学,还需要进一步聊聊。于是,放学后,我让他来办公室帮我搬东西,便与他聊起为何请他来搬东西,他诚实地向我道歉,还拿出了一份检讨书,这是我预料之外的,虽然检讨书写得不规范。面对他的诚恳认错,我也再次对他进行了教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希望他不会再犯,也相信他的承诺。事后,我也向家长反映了,也告诉家长是私下处理,并没有当众批评,也希望家长能够正确处理,多关注孩子。

 到这儿,事情应该算是得到了比较完美的解决。其实在班级里,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孩子们的道德感有时并没有我们成人想象的那样强烈清晰,但如何正确引导非常重要,不若把它当成一个美丽的“误会”。

  • 阅读(108)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