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
摘 要:对于班级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人的参与,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掌握并利用学生的心理来管理班级。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从当前中学生班级管理的实际出发,探讨优化班级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 以人为本 学生心理 班级管理
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质是效益,但一切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所以不能牺牲人的发展追求效益。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这种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对一群价值观念正处于不断形成、生理不断成熟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的管理。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显得必要和重要。
一名教师如欲成为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而中学阶段,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正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同时学生的精神上也有更多的压力,大多数学生往往在这个转折时期显得无所适从。作为班主任该做到什么程度班级管理工作才算做好,应该怎样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下面就谈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实行人本化管理
实行人本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学生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径。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全身心热爱学生,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价值体现。
实行人本化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内在重于外在的原则。对中学生的管理方法一般分为外在管理和内在管理两种。外在管理主要通过校纪校规等刚性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而内在管理主要是采用潜在的、润物无声的方式,在学生中形成深刻、持久的影响,启发他们自觉的行动,这种结果恰恰是人本管理的宗旨和目标。
第二,个体重于群体的原则。学生们虽然是在群体内生活和学习,但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个体性非常明显,特别是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个人可塑性非常强,个性特征也显得非常突出,如果用“统一”的管理方式往往效果不佳。
第三,肯定重于否定的原则。中学生由于处于特殊的年龄段,自尊心很强,很在意自己在老师、亲人、同学、社会中的形象。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强调肯定的方法,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斗志。
第四,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个人品质,通过对自己严格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塑造令广大学生信服的管理形象,在学生中树立较高威信,在身教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二、充分掌握并利用学生心理来进行班级管理
很多班主任觉得自己很辛苦,从早忙到晚,要备课、上课、改作业,还要班级管理、和学生谈话、与家长交流。孰不知班主任也是普通人,也需要做家务、带孩子、照顾老人。我们不仅体力付出多,压力也大,班上无论哪个孩子出问题都牵动着班主任的心。这些还不算,最让班主任头疼的还是学生油盐不进、难以转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回报甚少。此时,我们就需要巧用学生心理来进行班级管理。
第一,重视班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精心培养组织一批优秀的班干部,因为一个班的纪律怎样,学习风气怎样,往往与班干部的管理能力紧密相关,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管理措施、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的班干部去宣传、去贯彻,还要让班干部去具体执行和监督,所以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显得尤其重要。班干部队伍形成后,还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要求班干部有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做到班内各项工作有人管,每个班干部有事做,使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着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二,充分赞扬学生,开发学生学习潜力。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和赞美往往能收到奇效。无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我班有一个学生,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在一次测试时,我在他试卷上写了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后来每次测试他都稳占前五。原来,从那以后他倍加努力学习,成绩自然提升了很多。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对学生多加赞许与欣赏,努力挖掘和提高他们的潜力。同时,这一做法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欣赏别人”的美好品质,塑造了他们的美好心灵,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第三、充分尊重学生,亦师亦友拉近关系。亦师亦友,是用来形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但我认为,师和友的侧重点还是师,而师区别于友的最大特点在于严肃和权威,在教室,在课堂上,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你就是老师,你必须坚守你的严肃和权威,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原则性问题时,不允许学生嘻嘻哈哈的。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控制局面的魄力,比如说自习课的时候你进教室,里面吵吵闹闹的,你一声“安静”,教室里要立马安静下来,你在处理一个同学的问题时,他和你嘻嘻哈哈,你一声“严肃点”,他立马规规矩矩,如果这个时候还和他讲什么“友情”,那就是你班主任的无能。当然这样的权威和严肃不是靠自己吼出来的,而应该是学生敬出来的,在关键的时候他怕你服你,是因为他敬重你,这就不得不谈到友,我认为师生之间的友主要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上,这一点的主动方还是在于老师,只有老师真正关心了他们,在生活中接近他们,学生才会对老师有足够的信任感,他们才愿意和你交流,这种交流就是一种友谊。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向自己的学生示弱,想在学生面前充当神,我觉得这恰恰是在远离自己的学生,其实,要学生愿意接近你,首先得让你的学生认为你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有自己的弱点,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老师在生活中是完全可以接近的。
第四,充分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很多方面都需要学生之间展开竞争,有竞争才有进步,同时还不能局限于本班级,应扩大竞争面。比如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比较时,往往是以自己班级的同学为比较和竞争的对象,以自己班级里排名前列的同学为自己的超越目标,如果感觉自己在班里表现已经不错了,就很容易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如果不善于与其他班级同学进行比较的话,他就会自以为是、原地踏步。但实际上每个学生的竞争对手更多的在于班级以外甚至学校以外,如果班主任能将其他班级的优秀学生或其他优秀班级的情况在班级里进行通报,就会给班级里的每个学生带来冲击,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就能刺激和促进这个班级的创新与进步。要知道,成功往往就是在不断的竞争与超越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努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毫无疑问会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第五,充分关心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效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关心和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切实感觉到老师给予的温暖,拉近师生距离,从而提高教育效果。我们以往采取的都是些“灌输式”、“呵斥式”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很难产生影响,只能增强学生不合作的心理反应,绝对于事无补,反而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多的麻烦和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尊重和关心学生,把教师和学生放到同一个平台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出现的各类问题,让学生觉得你是个可以依靠的人、信赖的人,愿意告诉你他的想法,这样就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第六,培养学生平常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从教师来讲,平时不要过多地给予学生太多的“光环”;从学生来讲,要平心静气地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不贪求成功,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争冠不仅是实力的较量,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树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会有一份收获。
以上仅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收获,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带班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