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我们看见小蕊的书包里有手机!”体育中考这天一大早,小蕊已出去考试,同组的小卞和小璐称收作业时看见了并向我汇报。我当即把手机没收,打算等考试结束找小蕊详谈。但同时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俩丫头,不是平日里与小蕊是姐妹淘嘛,怎么这会一致“叛变”了?
晚上一放学,小蕊就来办公室找我,耷拉着脸。“都快中考了,怎么还是放不下手机呢?带到学校里来,也会给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啊!”我很生气,也对她颇感失望。小蕊红了眼睛,带着哭腔说道:“吴老师,对不起,但是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带手机来就是为了给你看她们在网上是怎么写我的!”当即她的眼泪留下来,止不住地抽泣。我感觉到她的语气里有委屈,有愤懑。我让她把手机打开,一大段话映入眼帘,其用词粗俗不堪,都是骂小蕊的污言秽语,我深感震惊,“这是谁写的?”“她们每人写两句,拼凑成的,小卞,小璐,小喻她们。她们还让其他同学不要理我。吴老师,我真的想到这个就难受,觉都睡不着。”最近小蕊确实经常趴在桌上,我以为是学习任务重,睡眠不足,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妈妈让我不要多想,说她们不值得交往,可是我没法控制自己不去想!我想让你帮帮我!”小蕊很苦恼,很无助。
学生之间难免有矛盾,甚至发生冲突,以往,现实问题总要在现实中解决。但如今网络普及,往往令问题“复杂化”。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朋友之间闹矛盾的小事,这涉及到了校园霸凌!如果妥善处理,想必能给这些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好好上一课,让她们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少走弯路。同时,我也不能辜负小蕊的信任,因为她在求助!
和小蕊谈完已经很晚,她妈妈在学校门口等她,小蕊与妈妈无话不谈,我也正好与她聊了这个问题。小蕊妈妈坦诚说道:“我女儿表面大大咧咧,但内心特别敏感。曾经的好朋友这样说她,她这精神状态受到了影响,回家老是哭。但是小孩子说话没轻没重,朋友嘛,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大不了就不要搭理她们了。我们大人觉得也没啥,但小蕊就是放不下。”从小蕊妈妈的话中,我体会到其实成年人的思维与青春期的孩子是很不一样的,同伴关系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但成年人容易忽视这一点。同时,家长也并未意识到,不是只有肉体伤害类的暴力行为才叫“校园霸凌”,其实孩子正面临不同表现形式的“校园霸凌”,即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这种间接欺凌行为往往很难被发现,我们只有对此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引起相应的重视。
隔日,我把小璐找来,想先从她的角度还原事件经过。小璐支支吾吾,说自己并没有编辑骂人的话,只是碍于姐妹们都发了,就也跟着发了这段话。“人云亦云,不经大脑思考就盲目跟风,跟网络上的键盘侠有何区别?在言语霸凌的过程中随大流,不仅不制止这种行为,反而在这种气氛下也参与到言语霸凌中来,这是更大的恶!设想如果换做是你被这样群起而攻之,你会怎么办?”我义正言辞地问道。小璐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我语气缓和了下,“你是这么漂亮的女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真的有损个人形象,而且深深地伤害了同学。”稳定情绪之后,小璐把前因后果都交代了,无非是小蕊的一些行为让姐妹们看不顺眼,然后大家就特地编一段骂人的话来宣泄不满。大人们懂得利弊得失,孩子们则没有顾虑,许多孩子的善意与恶意都是赤裸裸的,不加修饰,不计后果,因为他们不懂得考虑后果。有些孩子缺乏同理心,如果会换位思考,如果能多一点宽容,许多的冲突就可以避免。
放学之后,我把参与其中的学生留下来围坐在一起,小卞、小喻和小璐都低着头,小蕊坐着一言不发。“吴老师眼中的阳光姐妹淘们最近有了一些小别扭,中考在即,你们最近的学习状态很不稳定。消除隔阂,相信会对你们有帮助!”我让小蕊把最近的心路历程如实诉说,她平静地说着,但说到难过处眼眶红了。沉默了半晌,我问另外三个丫头听完有何感受。小卞说:“对不起,我没想到我们的话会对你产生这么大的困扰。”“我错了,小蕊,对不起!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逞一时口舌之快,结果......”小喻懊悔道。“恶语伤人六月寒,带着恶意的想法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即使那种想法只是短暂的,但一旦说出口,就像刀子一样在别人身上留下了伤痕。”
紧接着,我给她们看了一则新闻报道:13岁的初中生南南(化名)开通了微博,班里很多同学都关注了他。在微博中,南南连续发文污蔑同班同学北北(化名)“考试作弊”“巴结老师”等,引发了同学们的误解,造成北北精神压力过大,以致患上轻度抑郁症。后北北起诉至法院,法院最终认定南南构成名誉权侵权。我又问道:“看完这个有啥想法?”“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是不应该的,甚至可能会触犯法律。”小喻说道。我补充道:“互联网不是法律的真空地带,法律既保护公民在网上发表言论的自由,又保护公民不受网络言行侵害的权利。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以后应学会换位思考,三思而行。朋友之间要相互尊重、包容,有矛盾要友好沟通、协商解决。”
“那你们准备怎么向小蕊道歉呢?”我提议道:“要不你们每人写两句夸夸小蕊如何?”三个丫头欣然应允,小蕊也破涕为笑。“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作为朋友,我们应该看到她身上的优点,善意地提醒她改正缺点,绝对不应该用粗暴的方式。”小卞说道,其他三人都点了点头。
校园霸凌,是大多数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的拦路虎,也是成长过程中的灰色地带。这片灰色地带,既可能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但也可以利用它帮助孩子收获宝贵的人生经验,让他们学会在离开家庭的保护后,如何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相处。作为老师,假如学生之间轻微的越轨行为就能及时得到批评、矫正的话,像电影《少年的你》里面体现的那样的更严重的暴力伤害事件可能就不会发生,也就无需诉诸法律了。作为被霸凌者,一定要坚定地对霸凌说不,及时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愿每一个少年的你,都能懂得宽容,学会大度,允许别人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做一个看热闹的“旁观者”。愿我们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