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常识做教育 ——读唐江澎《好的教育》有感 卢楚红 2022-04-12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德育 资源类别:读书心得 资源年级:九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读唐江澎《好的教育》有感

唐江澎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江苏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所所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在今年全国政协“委员通道”上,他发表了关于“好的教育”应该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的讲话,在众多媒体上广为流传,引发热议。用当下流行的话语来说,叫“出圈”了。

作为江阴的乡村初中教师,拜读唐老师的著作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唐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语文素养深深的感染了我,是我在日常教育教学甚至个人生活中弥足珍贵的参照,更有诸多值得反复咂摸的人生哲理。

通读全书,我不禁思考,在经年累月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成长为一位怎样的教师?是埋头苦干的教书匠,还是陪伴学生一起追梦星辰大海的教育者?

常言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师生关系时刻经历着考验,演变得越发焦灼和紧张。处理不好分数和育人的关系,学生和老师都将被焦虑裹挟,陷入育人的恶性循环中。诚然,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中考,中考升学率就摆在我们面前,但是孩子只有分数,恐怕确实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与其双倍焦虑,倒不如及时调整好教育心态。成年人的世界尚且错误不断,还需韬光养晦,来日方长,十几岁孩子的成长路,本就铺满荆棘。作为老师,承担的角色应该是辅助者,而不是恐吓者。我经常在课堂上跟学生讲:“这道题,你做错就对了。”刚开始,学生很不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懂得,我说这话的意义是:不希望看到千篇一律的正确答案,至于为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做错不要紧,做错带来的思考不亚于重新再学习一遍旧知,巩固效果更甚。比起都对的作业,更看重他们诚信的品格,也更希望培养试错的勇气。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拒绝唯以分数判输赢,育人者应有这般广阔的胸怀,这是教育者的常识,也是教育者的精神依托。我们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未来,他们会是科学家、医生、教师,也会是工人、农民、环卫工作者,每个岗位都会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能为目前学段的中学生做点什么?青春期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都经历过,这是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黄金时期,培养独立精神至关重要。学习之余,鼓励他们运动、思考、交流、合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习是生活,反之亦然。师生在学习生活中共生共长,必将是教育最美好的模样。

新形势下,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传承优秀教育家的先进理念,不负国家社会的嘱托,回应万千家长的期待,探寻优质教育之路是每个教育者追寻的事业。作为教育大军中的一员,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阅读(28)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